变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快乐学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变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快乐学坊

赵金环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十五小学830023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正确地、恰当的良好情感会推动、加强人们的认识;反之不适当的、不良的情感便会妨碍对某事物进行深入的认识,甚至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学生在焦虑、愤怒、沮丧等不良的情感支配下难以有效地接受或处理信息,甚至有时根本无法学习,因此,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和诣、愉悦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使自身得到充分发展与提高。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教学应以使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为根本追求,所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的一个好方法,它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教师如果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打开思维的“闸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

例如我在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时通过电脑演示创设如下趣味情境:在一片草地上一只羊用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羊儿在咩咩地吃草,学生感到新奇,兴趣一下就给调动起来,然后我趁机引导学生:“看着这幅画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羊最多走多远?羊走一圈有多长?羊最多能吃到多少草?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是什么形状?等等,学生从观察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新奇、兴趣,进而提出现实的数学问题,而后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要尽力在课堂上多让学习参与,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要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他们营造自主学习的时空,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习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还给他们操作的空间,使他们手脑并用,通过亲自的操作、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发现规律,培养他们主动地去探索新的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利息》之前,提出两个问题:1.家里有剩余的钱要存放在哪里比较好?为什么?2.把钱存放在银行里要不要交保管费?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分组合作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去银行调查、了解,询问有关存款、取款、利率的意义,还有存款、取款的程序步骤、方法、要求以及利息的计算方法等一些有关实际知识内容,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了利息这一课的知识内容以及意义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营造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又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三、创建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教师要将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允许学生在向学习过程中犯点错误,并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去尝试、探索、体验成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在教学《制作年历》这节课时,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整节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以制作年历为主线,层层递进,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评价和游戏带进课堂,开放教学形式、开放学习评价,时刻关注着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发挥了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也始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与交流,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意交融,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这节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

四、关注学生个性张扬,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目前,不少的数学课仍然是少数优秀生围绕老师转,大部分学生跟在后面点点头。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基本的原因是老师只注重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或提出的问题,总是持否定或忽略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有参与课堂的热情,更谈不上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课堂上应设计一些讨论性、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情感的问题,使他们的情感得以表露出来,老师再给予肯定赞同,那么他会继续投入更多的情感。教师应当扩大课堂的参与面,可以用小组讨论、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用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等手段来调动学生有效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对学生富有个性的解题、分析、质疑,教师都不应回避,而应该给予肯定和赞扬。当然也不能认为只要学生的回答不同,就是个性化,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学生既要作出不同的回答,还要能讲出所以然,这才是真正的个性张扬。创新是最能体现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张扬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只要能从多视角去审视相同的问题,与众不同地去解决问题,教师都应从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的“创新”价值,从中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我在教授《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有一道例题:16-9=?,就很注意鼓励学生探求不同的计算方法,先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去探索。有的学生用破十法,先算16-10,再算6+l;有的拆减数,把9拆成成6和3,先算16-6,再算10-3;也有的学生想加算减;还有的利用学具小棒,一根一根去数来减,真正做到方法多样,人人参与。当学生得到各种不同的算法之后,我还安排了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在组内互相说说算法,通过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较简便的方法,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乐于探索,勇于创新。因此,在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呵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使学生敢于在同学面前显耀自己,发表见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守旧于框框,不拘泥于形式,要有独到创见、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如我在听一位教师在教授教学六年级《平面图形》这一课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下图中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已知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求长方形的长是多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来解答,并要求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板演的同学是这样解答的:先求圆的半径:12.56&pide;3.14&pide;2=2(厘米),再求圆的面积:3.14×(2×2)=12.56(平方厘米),最后求长方形的长:12.56&pide;2=6.28(厘米)。这位同学的解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老师,这道题还有一种简便解法,”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说道:“因为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联想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我们就可以把这个长方形看作是一个周长为12.56厘米的圆割拼而成的,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因此用12.56&pide;2就能求出长方形的长。”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有意识地去挖掘,去引导,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设计好的问题,还应指导好学生去做、去实践,更重要的是在提问和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广阔性,拓展思维,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总之,学校应该是学生学习、娱乐、求知、交友、自我发展的殿堂;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兴趣、充满智慧、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学生更应该是学习、研究的主体,变学生单纯的“慕鱼”为有目的的“慕渔”是教师的责任,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舞台,让我们转变思想,变数学课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快乐学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