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分享式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分享式教学实践研究

郑颖

郑颖(浙江省义乌市义亭小学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分享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思考-分享”为基本结构的教学模式,笔者自2017年11月起,一直在所在班级实践分享式教学。本文将从初次尝试分享式教学、行政组的建立、日常规则的渗透、分享式教学成效初显以及思考和建议这几个方面对分享式教学模式开展初期的504班进行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享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2-116-01

一、分享式教学的理论阐述

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课程教学将从单一走向多远,所有的改变都是基于对“学”的服务和支持。分享式教学充分发货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要求基本相符合。

分享式教学是由任景业老师紧紧把握住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和内核,提炼、总结并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内涵是,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分享智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经验,实现共同成长、共生互补、交流共享、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过程。从方法实用的角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并展示、交流、分享他人与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分享式教学行政组建立的具体实践

分享式教学倡导先由个人独立思考,如果思之不得,可同伴互助,可小组合作,然后集体分享。

最初,在笔者班级里实行自由分组,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但也有很明显的弊端:可以自由选择同伴,也就意味着可以自由离开同伴。学生在讨论时发现彼此之间观点有差异,不会选择通过讨论的方式求同存异,而是选择直接放弃原组员;而这时再加入新的小组,该小组又已经基本完成了讨论,这名同学只会成为新小组的累赘,分享就会陷入瓶颈。

因此,为便于分享式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在所在班级建立了11个分享式教学行政组。

(一)建立小组

笔者根据近期的期中检测成绩以及在之前几次自由分组时形成的“自然组长”确定出11名“初期小组长”,然后按照成绩梯度,分别让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要与哪位组长一组,从而形成小组的基本雏形。接着笔者与本班级的各任课老师协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力等因素,再对小组内成员进行略微调整,从而确立11个行政组,每小组4人。

(二)小组融合

虽然笔者所在班级的学生已经相处到了五年级,但是彼此之间真正熟悉和信任的还是少数。为增进小组组员之间的感情,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笔者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两人三足游戏

基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比较好动的特点,同时游戏又是最能调动人员积极性的举措,所以元旦假期回来第一天,笔者便抽空带学生去操场进行“两人三足”的比赛。

由于是第一次以行政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所以有部分小组显得比较拘谨。但是笔者发现,有些总有些矛盾的小组,在游戏中却逐渐团结:

(1)在进行“冠军之争”前,笔者采访A小组是否会赢得比赛,其中三位同学都信心百倍地说:“会!”另外一位却对着镜头说:“不会!”但是当奔跑时出现一人摔倒的情况,该小组成员们又很快将该同学扶起,并坚持跑到了最后。

(2)B小组里由两名性格较强势的孩子,日常讨论中总是彼此不对付;然而在比赛时,其中一个孩子主动蹲下来帮其他组员绑好绳子(大部分小组都是各自绑各自的)。

(3)C小组是个由3个女生和1个男生组成的小组,男生在之前的学习活动中就曾经不由分说地脱离原小组去与其他小组讨论。而他在游戏中也一直刻意地和女生保持着很大一段距离,节奏也跟不上。组长提醒他:“你这样咱们就不能保持一致了,那还能走得整齐、跑得快吗?”男生便不好意思地和另外三个姑娘凑得近了些。

在比赛结束后,学生们就“如何更好地进行两人三足”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要适应别人,为他人着想。并且将这一结论推广至日常学习生活中,小组内部的彼此适应性也逐渐增强,越发团结。

2.全盘小组化

为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意识到自己与组员们处在一个小集体,笔者不仅让学生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就坐、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排队和就餐也是按照小组进行。同时,每日值日是安排两个小组共同完成。

那么,相应的,为了强化小组的概念,笔者在班级里制订了一系列奖惩措施:

(1)一人纪律不好,且组员未提醒,小组扣1分。

(2)组内有同学作业未完成,每人每项作业扣5分。

(3)值日为每天两组,如果该日收到表扬信,则每组加2分。

(4)早读全员认真小组,加1分。

(5)听写满分的每人为本组获得1分,若3任满分则加3分。

(6)其他情况酌情加扣分。

(7)一周统计一次,分数最高的四个小组周末作业减半,负分小组作业增加。

三、分享式教学成效初现

(一)班级课堂风貌的转变

在相关任课老师以及听课教师看来,本班学生的表达习惯非常突出。学生能够做到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并且能够专注于个人思考以及积极的小组探究。由于分享式教学中的行政组建设其实就是在促进小组合作,所以笔者也发现学生们的学科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热情高度上涨。

(二)师生关系和谐

在分享式教学的模式下,师生关系体现出了人人平等的民主氛围,在课堂上或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展示空间,教师也更擅长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师生之间的信任度日益增长。

(三)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通过一段时间的分享式教学,在学习上,学生在提问、自主思考、与他人分享以及和他人讨论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他们明白了思考的重要性,对于文本解读的能力也不断提升,遇到难题时也不再选择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在生活中,学生也逐渐在交往中学会包容、理解和互助,并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在班级管理方面,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实现民主自治和自我管理。

四、分享式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经过这段时间的分享式教学,笔者一直在记录、反思、探索和实践,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是笔者最近发现并希望能在日后的实践中逐步解决的:

1.学生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

2.在分享课上,教师该何时介入比较合适。

3.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作用。

4.如何促进全员发展,而避免两极分化更严重。

参考文献:

[1]邓艳红,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探究[J],新校园,2017,(5):98-99.

[2]刘小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研究[D],山东:鲁东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