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自我定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3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的自我定位

李文英

李文英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赋予数学课堂以生机和魅力,从而达到师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收获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数学教师;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李文英,任教于四川省凉山民族中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一、新课改下教师观念的重新定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思考问题,培养其参与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应该成为:

1.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一个老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引导者的含义是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辩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3.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创共生的过程,师生同属于课程的构成因素,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勇敢地承认自己的过失与错误。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为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教师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的定位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是课程目标内容,也是课程学习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应展现基本概念的抽象和概括过程;基本原理的归纳和推理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和形成过程;基本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过程;数学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要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经历。因此,数学教师应特别重视和加强数学的过程教学。数学过程教学,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通过演义推理证明猜想正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与形的关系、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1.重视创设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价值。”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重视让学生经历现实问题数学化及数学建模的过程。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这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实践——理论——实践。例如:在讲“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草坪四个角并提出怎样在两个角之间走出一条最近的路,这就无形之中引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用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师生、生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在新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你能行、你最好”等鼓励性的语句,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肯定在合作中学习是好的方式。经过讨论后,教师一定要给出结论,否则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讨论交流要用得恰当,对于那些难度较大,讨论要花费很长时间,最终又得不到定论的问题,就不宜进行讨论。

3.课堂上减少繁琐复杂的运算论证,展示数学的学科特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减少了老教材中那些繁琐复杂而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题,对一些复杂数字的计算要求用计算器完成,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对计算器的使用应恰当,否则会造成学生对计算器依赖而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后果。其实。数学的美是“冷而严肃的美”,它不可能像看小品或做游戏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一旦学生有了感受数学美的能力,由此而产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是稳定而持久的。比如在数系的统一、运算的统一、数与形的统一等内容中挖掘数学的“统一美”,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和联系实际问题时挖掘数学的“抽象美”,在逻辑推理、运算、“多一毫则长,少一毫则短”的数学讨论中挖掘数学的“严谨美”,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教学中挖掘数学的“奇异美”。只要教师注重挖掘,数学美就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美的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4.注重开放性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空间,激发求异思维。

5.突出创新,重视探究精神的培养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今天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新教材中添设了探究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讨、探究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围成什么图形?什么情况下中点四边形会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可给学生提供探索空间。教学中插入了“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这些探究性活动的添设,充分说明了教材的潜在功能和拓展性,也体现了教材内容上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用性的统一。

若能引导学生对新教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一般规律及其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师应当是一洗数学教师古板、枯燥严肃的形象,而呈现一种全新的面貌,赋予数学课堂以生机和魅力。让数学课堂不再令人望而却步,而是观之可亲、近之成趣,最终达到师生在学习中成长、在学习中收获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薛芳.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定位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0(10).

[2]曾光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困惑及其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1).

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民族中学

邮政编码:615000

Self-positioningofJuniorHighSchoolMathematics

TeachersinNewCurriculum

LIWenying

Abstract:Juniorhighschoolmathematicsteachersinnewcurriculumreformshouldchangeconceptintheessenceandgetridofrigidnessoftraditionalteachingpatternandgiveclassroomteachingvitalityandcharm,thustoachievetheobjectiveofteachersandstudentsdevelopingandacquiringinlearning.

Keywords:newcurriculumreform;mathematicsteachers;roles;positi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