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杨忠南加

杨忠南加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宁木特镇第一完小8115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我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基础。因此,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是新时代的教育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成绩;提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8)03-138-01

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成绩,仅仅凭靠老师一人之力是不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教师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1.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2.长期以来要优化师生关系

2.1摆正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2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要成为学生的好朋友,教师就与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互动互学,知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帮学生所忙。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

3.采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情感需求。

4.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依据学生实际进行点拨、解释,归纳总结,把教学内容变成切合学生心理水平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需要。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学生先讲解,教师后补充、总结,改讲堂为学堂。解决某一问题,学生一步能完成,教师稍加提示,减少“坡度”,让学生跳一跳,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从而自觉主动地获取新知。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可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养成检查的习惯

很多家长在检查孩子作业时,往往忽略了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这一步,其实检查恰恰是孩子能否自己完成作业的要害、也是最后的一步。有些家长可能觉得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很浪费时间,可是假如孩子在平时就没有养成做完题就检查的习惯,您怎么能指望他在考试时会做完题后认真检查呢?

6.勤加练习,多做题目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7.掌握解题技巧

想要在考试中提高成绩,还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当遇到从没做过的题目,应该尝试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点,来寻找解题突破口;对于一些不会做的选择题,可以尝试排除法,猜测一个答案然后代入题目进行验证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扎扎实实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学会聪明地做题,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让学生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卓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