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

桑滢代子廷卢培东

桑滢代子廷卢培东

(中国中铁阜阳中心医院;安徽阜阳236028)

【摘要】目的:探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实施可吸收防粘连膜进行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实施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常规修复术治疗)和干预组(n=30,常规修复术联合可吸收防粘连膜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肌腱粘连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12周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肌腱修复术后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改善康复效果。

【关键词】肌腱修复术;粘连;可吸收防粘连膜;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9)05-0045-01

肌腱损伤是手外伤后较为常见的状况,肌腱损伤后会导致手指伸屈功能受损,从而影响手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肌腱修复术是治疗肌腱损伤的常用术式,但患者修复术后极易发生肌腱粘连,影响修复效果[1]。积极预防肌腱粘连是保证患者修复效果的关键。可吸收防粘连膜在手外科手术中运用较多,为明确其对术后粘连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对我院康复科收治的30例实施肌腱损伤患者实施了常规修复术联合可吸收防粘连膜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实施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和干预组(n=30),其中常规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3.2±11.5岁;致伤原因:锯伤10例,割伤13例,砍伤5例,其他原因2例,干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3岁(s=11.7);致伤原因:锯伤11例,割伤10例,砍伤3例,其他原因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存在手外伤史,实施手部检查确诊存在肌腱损伤者;实施肌腱修复术者;意识清晰者;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原发性手功能障碍者;严重感染性疾病、严重糖尿病等相关影响组织修复疾病者;精神障碍及治疗配合度较差者;中途退出研究者;孕期、哺乳期者。

1.3方法

对常规组实施常规修复术治疗,实施臂丛麻醉,对患者使用气囊止血带进行止血处理,随后清创,充分显露患者损伤肌腱,采取改良kessler法进行肌腱缝合,缝线选择5-0尼龙线,术后采取石膏托固定4周,在石膏托拆除后实施康复训练。对干预组实施常规修复术联合可吸收防粘连膜治疗,在肌腱缝合后,采取可吸收防粘连膜度肌腱缝合部位进行包绕,保证包绕位置超过近断端、远断端1.5-2.0cm。其余操作及术后处理方式与常规组相同,本研究的患者均是术后4-5周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相同,手法均是同一人所做。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状况及患者术后12周手功能恢复状况。优:患指屈伸活动恢复正常;良:患指屈伸活动功能>健指75%以上;中:患指屈伸活动功能>健指50%-75%;差:患指屈伸活动功能≤健指50%[2]。

1.4数据统计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发生肌腱粘连1例,常规组为7例。干预组患者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3.3%显著低于常规组23.3%,χ2=5.192,P=0.023。

干预组术后12周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下表1。

3讨论

肌腱损伤是影响手功能的重要因素,需及早实施修复,以改善预后。肌腱修复术是肌腱损伤患者的常用治疗术式,在肌腱修复中,会出现肌腱表面纤维细胞增殖、周边滑膜增生、肉芽形成等状况,但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制动时间较长,制动中极易发生腱外膜细胞增殖,并向断端增生,最终形成瘢痕,引发肌腱粘连。而肌腱粘连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疼痛,还会直接影响康复训练的顺利实施,从而影响手功能恢复效果[3]。因此,如何预防肌腱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状况是目前肌腱修中的重点研究问题。

可吸收防粘连膜是使用生物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可吸收膜,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时,其本身具备可吸收性,可自行降解,无需实施二次手术取出,可避免二次手术创伤,使用过程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处理时费用较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吸收防粘连膜可对组织之间发挥物理屏障效果,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减少粘连;可吸收防粘连膜可阻断炎性细胞的迁移,控制炎症状况,更利于创面愈合。本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术后肌腱粘连发生率3.3%显著低于常规组23.3%,且干预组术后12周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3.3%,显著高于常规组70.0%,说明可吸收防粘连膜对肌腱粘连预防效果好,原因是可吸收防粘连膜可将肌腱与周边组织分开,从而有效预防粘连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此外,可吸收防粘连膜使用后可使膜与肌腱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对肌腱修复过程无影响,可有效保证肌腱修复效果,从而更利于患者及早实施康复训练,促进手指屈伸功能恢复,改善预后[4]。

综上所述,肌腱修复术后使用可吸收防粘连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手指功能恢复效果,使用安全性高,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康冬.可吸收生物材料在肌腱损伤重建中的防粘连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1):3185-3192.

[2]刘毅,杨忠奎,庄文杰,等.可吸收医用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125-126.

[3]李万云,李世鹏.可吸收防粘连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16例临床观察[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2):22.

[4]徐锋,彭灿,张尚文,等.可吸收医用膜在腹部外科手术中预防术后肠粘连的临床调查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7):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