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修复术后粘连实施可吸收粘连进行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实施肌腱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常规修复术治疗)和干预组(n=30,常规修复术联合可吸收粘连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肌腱粘连发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12周手指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肌腱修复术后使用可吸收粘连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改善康复效果。

  • 标签: 肌腱修复术 粘连 可吸收防粘连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价可吸收粘连液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取50只昆明小鼠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汇编》对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分别进行热原试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溶血试验、植入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结果发现该材料无致热性,细胞毒性1级,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迟发型超敏反应,无遗传毒性,样品溶血率为3.2%,皮下植入后局部无异常生物学反应;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中显示试验组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钾和均低于对照组,肝脏质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常规检查和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粘连液生物安全性高,但是应用时需要定时检测肝功能,并及时进行保肝护肝治疗。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粘克R可吸收医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行椎板切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5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36例;年龄22~62岁。分为试验组68例,在术中放置粘克R可吸收医用;对照组57例,除不放置医用外,其他处置相同。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手术效果,按Nakai法评价。结果试验组疗效优良率为94.12%,对照组为80.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全身不良反应,无红肿、渗液及窦道形成等炎症表现,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粘克R可吸收医用可有效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

  • 标签: 可吸收医用膜 硬膜粘连 术后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可吸收粘连纤维对腹股沟疝患者在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异物感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择期实施单侧原发性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2组患者疝修补手术材料选择聚丙烯平片,实施Lichtenstein修补手术,实验组在前述基础上使用壳聚糖人工生物包绕精索、隔离神经。分析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术后随访慢性疼痛发生率及程度、异物感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随访率均为98.2%,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慢性疼痛、异物感发生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的慢性疼痛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无张力疝修补术中使用生物包绕精索、隔离神经,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够一定程度的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和异物感的发生。

  • 标签: 腹股沟 可吸收防粘连纤维膜 慢性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聚-DL-乳酸可吸收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可吸收止血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脊柱外科手术患者 60 例,男 34 例,女 26 例,平均年龄为 37.2 岁,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观察 2 组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期内,治疗组患者愈合情况、血常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可吸收在脊柱外科手术中止血快、引流量少,恢复好,临床值得应用。

  • 标签: 可吸收血膜 脊柱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下行粘连分离术术后放置可吸收生物医用在重度宫腔粘连复发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60例来我院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术后放置可吸收生物医用,作为观察组,30例未放置可吸收生物医用,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宫腔恢复效果、月经改善情况和宫腔容积、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宫腔恢复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7%,P<0.05;观察组月经改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P<0.05;观察组治疗后宫腔容积、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置可吸收生物医用可有效降低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术后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月经状况和子宫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可吸收 生物医用膜 重度宫腔粘连 宫腔镜 粘连分离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疗效观察。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 2014 年 8 月 ~2016 年 8 月收治的 6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过程,治疗组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痊愈时间等指标结果。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部骨折患者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方式后,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痊愈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治疗后安全、高效恢复健康。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 可吸收棒 手足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1月,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部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实施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4.4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6.46%,P<0.05。结论在手足部骨折治疗中,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推荐推广。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钢板螺钉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实行可吸收螺钉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80例进院诊疗的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病患。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常规钢板固定治疗措施,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可吸收螺钉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可吸收螺钉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实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治疗效果 手足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手足部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本文选取我院76例手足部骨折患者为对象,将患者按照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钢板螺钉规定,观察组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无分析意义;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观察组在术后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手术时间与常规螺钉固定的手术时间相当。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自身 可吸收棒 手足部骨折 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性胶原生物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2009年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单侧齿槽裂患者108例,年龄9~13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单纯应用髂骨松质骨行植骨修复,试验组48例应用髂骨松质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覆盖行植骨修复。术后1周及3、6、12个月行X线检查。结果试验组植骨成活率和临床成功率(97.9%、79.2%)高于对照组(86.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髂骨加可吸收胶原生物联合应用于齿槽裂植骨修复中,可有效提高植骨成功率,为后续治疗提供更好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齿槽裂 骨移植 胶原生物膜 自体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使用可吸收止血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明确安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可吸收止血膜 止血
  • 简介:目的研究聚-DL-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LA)可吸收厚度对肌腱黏连和愈合的影响。方法3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A组,11只)、实验组2(B组,11只)和对照组(C组,9只)3组,建立双后肢第二趾趾深屈肌腱损伤模型。A组肌腱吻合处包裹一层PDUA可吸收.B组肌腱吻合处包裹三层PDLLA可吸收。C组不使用PDLLA可吸收。术后观察可吸收完整性,通过肉眼观察、病理切片、肌腱滑移距离及抗张强度评估肌腱黏连和愈合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A组可吸收大部分破碎,B组可吸收大部分完整。术后6周大体观察,A组可见肌腱吻合口轻度纤维黏连.B组可见肌腱吻合处梭形膨大.表面光滑。C组可见肌腱吻合处广泛致密的纤维黏连。肌腱滑移距离结果,A组与C组、A组与B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1)。抗拉强度测试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增加PDLLA可吸收厚度可有效预防肌腱黏连且不影响肌腱愈合。

  • 标签: 黏连愈合 聚-DL-乳酸可吸收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部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效果对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手足部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吸收棒组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吸收螺钉组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足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骨折痊愈时间;患者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吸收螺钉组和吸收棒组手足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相似,P>0.05;吸收螺钉组和吸收棒组住院时间、骨折痊愈时间相似,P>0.05;两组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手足部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均有良好效果,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加速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上无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