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黄忠勇

广西百色市第三中学533000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感知信息的重要途径,没有很好的感知,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物理学家丁肇中说过:实验可以推翻理论,而理论永远无法推翻实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对于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实验操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物理教育目标,笔者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优化策略予以探讨。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优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在充分研究物理知识内容、实验难度、学生实际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模式,由此带给学生不同的实验学习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实验教育目标。例如在针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物理实验课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在面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物理实验内容时,教师则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实验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他们的全面素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延伸物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延伸物理知识,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物理知识体系是优化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策略的重要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课堂知识为基础,进行一些关联性知识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既可以巩固物理课堂知识学习效果,又能够完成对延伸性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达到“抛砖引玉”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他们布置习题,让他们通过实验来完成对习题的解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需求,所布置的实验习题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借助物理实验去探究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由此让他们发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态度。

三、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教学走进物理教学课堂,为物理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首先运用多媒体可以播放实验短片,为学生提供示范,并且可以重复播放,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各个步骤,从而为学生的实验提供正确的蓝本。再者,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仿真实验室不能进行的实验,使学生拓宽眼界,了解物理实验中的独特现象。同时多媒体还可以仿真自然现象,比如:行星的运动轨迹、分子的运动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使学生们清晰地感受物体的运动轨迹。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摄像机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法辅助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可见性。

四、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现阶段,创新意识是学生普遍缺乏的,他们喜欢模仿、喜欢借鉴、喜欢循规蹈矩,这也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不能有效地做出抉择,找到解决的最佳方式。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作重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例如在一次电学实验中,我班同学突发奇想,想要测量电流表的内阻,故进行了以下实验:首先,同学们准备好了滑动变阻器、变阻箱、电键、电源、导线等实验装备,依照事先设计好的电路原理图将实物连接成了实验线路,将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调得尽可能大些,在开始时,断开两个电键S1、S2;然后将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电键S2,调节R的阻值,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的刻度;接着闭合S1,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达到满偏刻度的一半;最后读出变阻箱R`的读数,该读数其实就是电流表的内阻。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

五、“点评实验”环节看实验结果是否支持所作假设与实验预期是否吻合

此环节引导不同的实验小组对存疑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做进一步探究。它是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准备、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及论证实验成败关键点、论证实验结论、实验设计思想等方面进行归纳整合,使学生内化物理实验理论,提高实验操作的驾驭能力。教师的“引导点拨”应一直渗透在实验全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有困难的问题,教师要主动启发引导学生去亲自探索得出解释,同时教师要注意给予点拨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激活学生思维为目的。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在解学生“疑”时教师重在适时点拨引导。其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梳理;二是要“巧”在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总之,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时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探索出更多、更有效、更新颖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造就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永成《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学术期刊,2016,(19)。

[2]杜嘉恒浅析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