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浅探高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兴趣的激发

陈美琴

——以《清明上河图》赏析为例

陈美琴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摘要:传统的美术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要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关键词:《清明上河图》美术欣赏兴趣

《清明上河图》图中画宋汴梁的都市生活万象: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中段,描写虹桥之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行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全幅场面巨大、结构严整、笔法细致,是历代流传有绪的名画。

张择端,字正道,南北宋之交的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在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画院画史时所作。这幅长卷为绢本,淡着色,画幅高24.8厘米,长528.7厘米。它是一幅用高度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市俗生活的细致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北宋汴京升平时期的繁荣景象。张择端完成这幅歌颂太平盛世历史长卷后,首先将它呈献给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为此画的第一位收藏者。作为中国历史上书画大家的宋徽宗酷爱此画,用他著名的“瘦金体”书法亲笔在图上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并钤上了双龙小印。

传统的美术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要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应该比知识性学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亲和力和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动听的琴声,甚至每一次和学生目光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的美,进而喜欢美术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并且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创设美术情境法

创设美术情境是促进学生爱学的有效手段。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各阶层的生活景象。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笔者采取电子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进行展示,画面的各种景象一一生动起来,由于学生没有见过这种电子版的绘画,觉得新奇有趣,注意力特别集中,事半功倍。

二、多角度方位欣赏法

感悟式鉴赏方式的应用非常重要。由著名作曲家、中国跨界音乐及影视音乐顶级制作人黄小秋先生作曲,亚洲爱乐乐团演奏,黄立杰指挥的音乐描绘《清明上河图》,以全新的音乐设计理念及技法,超强的乐团规模和演绎手法,用旋律之笔描绘了《清明上河图》,用音乐语言向人们讲述着这个远古的故事。

全曲由“引子”“清明时节的汴京郊野”“车水马龙的汴河虹桥”“繁华似锦的北宋都城”和“尾声”五部分组成。音乐素描清明上河图用一种全新的音乐设计理念及技法、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及现代音乐跨界的元素结构,以一个超强的乐团规模和极致的演绎手法向人们讲述了这个远古的故事。

作品新颖、内容丰富、音乐丰满,给人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感受;用音乐的扩张力量描绘着笔纸所不及之意境,让人浮想联翩,遐想无限。

三、给学生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利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可以有效地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在《清明上河图》这一课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合作效果比老师规定的要好得多。

四、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权利

问题,往往是学生独特的感受,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我允许学生课堂上随时提问,尤其在他们创作过程中;课后,及时辅导学生。

五、给学生参与美术评价的权利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评、互评及对美术教师做出的评价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更多地看到别人的长处,提出问题更是培养学生虚心好学品质的绝好机会。特别是美术具有非语意性,不同的评价更会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和形象的,要提高中学美术课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总结、完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月秋清明上河图赏析[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111-113。

[2]音乐素描—清明上河图[CD].广东:公安部华盛音像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