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多媒体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

欧军

(渠县卷硐乡中心学校渠县635200)

多媒体教学将图象、声音、动画集于一体,促进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教学效果;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让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学习更加具有信息化情趣。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体会。

一、多媒体让阅读生动有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入课堂,的确具有其它教学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语文教学中,这种优越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教学《在大熊猫的故乡》一文时,上课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在风景秀丽的四川卧龙山区,几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嬉戏与山水丛林之间,悠然自得,耳畔是古典音乐在回响。学生的心一下子被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和大熊猫的可爱样子吸引住了,我趁机揭题:“这就是我国的国宝——大熊猫的故乡,同学们想去看一看,走一走吗?”再引导学生设疑,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了:1、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2、大熊猫住在哪儿,吃什么?3、为什么称卧龙山区为大熊猫的故乡?4、课文写“我”在大熊猫的故乡干什么?……一个个问题接连不断的从孩子的嘴里冒出来。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它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传统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限制,往往抓不到重点,教师就要以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讨论、筛选、过滤问题,确定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带着探究性问题津津有味地读起课文来。

又如,我在教《月光曲》这一课时,采用了音乐引入,激发兴趣的方法。先用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随着音乐旋律的跳动,屏幕上出现了茫茫的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放完音乐,我赶紧问学生:“这首曲子好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听!”“是谁创作的呢?”“贝多芬。”曲子的旋律与刚才画面上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呢?作者贝多芬先生又是怎样把它创作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这样的情景和设问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并且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对理解课文有不小的帮助。

二、多媒体让阅读思维更积极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自主探究。多媒体将空间扩大,将时间拉长或浓缩,教师根据需要自如运用,学生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认知、理解并掌握最大量的知识。可以说,教学没有多媒体,犹如演员没有道具一样,难以发挥应有的水平。

又如在教《荷花》一课时,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碧绿的荷叶,美丽的荷花,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一幅动态的荷花图,优美的画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易唤醒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在学生的阵阵赞叹声中,那“碧绿的”、“挨挨挤挤”、“大圆盘”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自然而然涌现出来。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中,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荷花的静态美,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事物。这样的教学,教师变口授为操作演示,通过看、听、说、想,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观察彩色画面,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运用,把音频的、视频的,多维教学信息材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一起调动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让阅读模式更开放

多媒体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介入,使语文阅读实现了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的发展。这种全新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资源,多媒体技术能很好地实现,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学习与理解,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例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考虑到文本内容距离学生的时代较远,如果只靠传统方式,让学生读、老师讲,学生是无法体会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见到的高科技的大桥太多了,赵州桥相比现代高科技的大桥,实在不足为奇。但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赵州桥的创举,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与赵州桥有关的图片,历史知识,课文朗读,以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整合到课件中,使学生既可以从课件中领略到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又可以从历史的源源长河中,领略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使学生在欢快的背景音乐中,深刻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种开放式学习,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总之,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它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给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