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巧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1

科学活动中巧成长

陈玲

在学前孩子的年龄阶段,孩子们最多接触正规科学活动的时候就是在幼儿园内的科学活动时间。那怎样利用这有限的时间和机会来帮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巧成长,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课题。以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来看,我认为以下几点是这一课题的关键点:

1适宜的材料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科学现象往往都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被发现的,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是幼儿不断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索、反复尝试操作而获得的。所以科学活动绝对不能纸上谈兵,要给孩子提供可探索、可操作、丰富的材料。在科学活动《摩擦起电》中,我为孩子提供了光滑的化纤布,但是发现在孩子实际操作时,布和塑料尺子摩擦后,很难带电,难以完成摩擦起电的实验。后来我经过反复尝试,选用了各种布料来和塑料尺子进行摩擦,最终发现腈纶的布料是最易和尺子摩擦后带电的。所以,在给孩子们选取操作材料时,我最终选择了腈纶布料,供孩子们操作。

2主动的探究

《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也会忘记,但是我做过了,我就会记住了。所以孩子主动去做、去探索在科学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说在科学活动《光与影》中,孩子们都主动进入科学区进行影子的探索。两个孩子拿着手电筒在探索光源的远近对影子大小的影响:光离小鸟越近影子越大,光离小鸟越远影子越小。但是因为手电筒照的方向不一样,幕布上出现了两只小鸟的影子。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有两个手电筒照,就有两个影子,旁边的孩子听了也跑来一起实验,发现真的有几束光,就有几个影子。孩子们在这次主动探究中获得了一个新的认识:几个光源同时照射在同一物体上,就会出现几个影子,这是在课堂集体活动中我们并没有关注到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后获得的。

3教师的引导

虽然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是活动中的主体。但是教师依然在活动起到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探讨问题,有效地引导科学探索活动。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操作实验的示范引导;对幼儿回答的追问引导;当操作中出现偶然其他科学现象的引导等等。面对一些比较难以通过一些直观现象来展现的科学知识,老师可以适当引导,作出科学的解释,丰富孩子的知识。

4同伴的合作

在科学活动《多米诺骨牌》中,我先让孩子们自己独立完成建构直线型骨牌,然后推倒,发现其中的奥秘。而后在科学区域投入了骨牌和一些绘制的不同形状的图形图片,鼓励孩子们相互合作去进行再探索。当孩子们分工好谁建构哪一段线路,就开始搭建了。但是由于人多手杂,好几次都在在不经意间推到骨牌,使建构了一半的骨牌就倒下来了。但是孩子们也不互相责怪,直喊着要小心一点,慢慢按照事先商量好的顺序,完成自己的建构部分,等大家都完成搭建,再商量由一个小朋友去推倒骨牌。当骨牌一个接着一个倒下,孩子们都发出了胜利的欢呼和尖叫声。通过大家的相互合作和探讨,相互带动。孩子们不仅在这样的合作中学到了新的科学知识,也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认识,知道要相互合作,要相互信任,有团队合作精神。

5及时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也是科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在科学的学习探究中,幼儿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教师的鼓励。每堂课中教师要努力地去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只要在探究活动中有进步的表现,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教师对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可以有所评价,但不能以此判别幼儿的操作进行得“好”还是“不好”。只要幼儿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就应当判断他们在很好地学习或操作。只要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创造,那就是成功了。只要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予表扬或鼓励。这也是树立幼儿信心,帮助他们坚持探究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我们要不断激发其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与延伸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孩子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帮助他们不断的探索,让他们在科学活动中巧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