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课堂语言,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提高教师课堂语言,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马银娟

马银娟(宁波市余姚泗门镇中心小学浙江宁波315470)

【摘要】语言是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不同于一般口语,而是在一般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职业专门用语。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中提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只有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并自觉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运用,才能产生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准确、丰富、幽默、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规范性;激励性;倾听性;艺术性

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还要有启迪性和引导性;在课堂中的评价也要以激发性为主,以培养学生发展思维的能力;有启发学生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语言;有激励学生幻想未来、探索宇宙、追求理想的语言,课堂内有一套运用于教学的语言,课外有一套开展各种活动的语言。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规范课堂用语,条理清晰:教师专业语言规范是学生操作技巧的前提,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解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此外还要强调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规范使用普通话,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要合乎普通话的要求,作为学生规范使用普通话的榜样,从而间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堂言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不要颠三倒四、罗嗦重复、拖泥带水、“口头禅”太多,这样不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

例如,我在上小学第一册信息技术第五课《池塘里的小蝌蚪》,讲到“复制”“粘(zhan)贴”的时候,总是把“粘(zhan)贴”的“粘”字读成“nian”,直到有一天一位语文老师告诉,很多学生都把“粘贴”的“粘”字的拼音写成“nian”,最后一打听,学生说在信息课,老师就读“粘(nian)贴”。这一点微小的错误,差点导致学生产生在语言上的误区,产生严重错误。

二、正确合理引导,发展学生个性:教师的语言,尤其是提问的语言,要深入浅出地引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知识的内化和智能的开发,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解或提问不能太深太难,给学生制造不必要的困难,使他们无能为力和望尘莫及;当然也不能太肤浅、“反复咀嚼”,让学生感觉淡然无味;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建立在一种包含一部分已知和一部分未知的情况下,这样才能在思维本质上把那种稳定的兴趣激发出来。当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对自己所悟出的道理、探求的规律感到激动而惊奇,并为自己的认知和发现骄傲不已时,他们就亲身体验到了创造思维的欢乐,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为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形成创建了坚实的基础。

三、耐心倾听,重视学生自我体会:课堂教学语言除了教师说之外,还要让学生自己说,自己去体会,教师认真地耐心地倾听、关注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把自己已有的经验和体会强加于学生,或只抓住某一个符合自己体会的学生而放弃倾听、剥夺其他学生的发言权,这样容易遏制学生思维和创新性的发展。关注并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有时候会给我们教师一种新的体会,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又能同时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我在平时的上课中,只是按照我原先的步骤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提问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学生的答案符合要求,我就剥夺了其他学生的发言;有时学生还没有表达完想要表达的意思,我就急着给予补充,把方法或答案定为唯一教给学生;甚至有时我是直接把我的经验和体会告诉给学生。例如,我在上《给公园披上银装》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前我播放“春夏秋冬”这个视频,然后我是直接告诉学生四个季节分别都有哪些景色和颜色的色调,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受,最后导致学生的所做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遏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挖掘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据调查发现,中国有71%的学生都喜欢具有幽默性的教师,并对他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它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习兴趣,启发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基本概念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因此教师如果能挖掘语言中的一些艺术,适时的使用一些幽默和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和愉快中掌握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方式及教学艺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变革与发展,但是语言作为教师工作的基本工具,仍然是无法取代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课堂语言也成为广大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要不断的积累和推敲,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发掘课堂语言的魅力所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发展学生个性的,能适应信息技术教学和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

[1]郭启明.赵林森.主编《教师语言艺术》(修订本)语文出版社

[2]吴洪健.倪男奇.译《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林格伦(美)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4]郑晓舜.《教师实用语言艺术》《华文出版社出版》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