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藏巧

孙玉凤

孙玉凤山东潍坊市坊子区尚文初级中学261000

一个被渔民誉为渔王的老人,在暮年寂寞的岁月中回顾自己的一生,却怎么也搞不明白怎么会教出三个渔技平庸的儿子。在三个儿子小时侯,他便穷尽心力,教儿子怎样织网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不惊动渔群,如何下网才能“请鱼入网”。等到儿子长大了,他又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识潮、辨渔汛,可是到头来儿子们的渔技竟不如普普通通的渔民——渔王困惑不已。

我也曾有过“渔王”一样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把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考点一样样教给学生,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着,洞察先机地对易犯错误提出警告,鞠躬尽瘁地为学生地成长搭好梯子,以一种“举天下英才而育之”的虔诚努力着,而我的学生呢?他们学得很辛苦很努力,却不主动,不积极,不成功,不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思考着。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位数学特级教师的随堂课。那是一节有关二次函数的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综合题,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试着解答,他则在学生间走着,偶尔点拨几句。20多分钟过去了,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叙述做法,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其做法的可行性,指出其中错误。眼看就要下课了,这道题最后一步还没有解出来。下课了,老师说这道题的最后一步他也不会解,下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讨论研究。如果有哪位同学解出来了,希望彼此交流一下。老师走了,留下了茫然的我和叽叽喳喳、指指点点还沉浸在那道题中的孩子。特级教师的课竟然是这样!换做我,最起码也要引导学生解出最后答案啊!在否定这个老师的同时,萦绕在心头的困惑也一步步冲破迷雾,答案在我眼前逐渐明朗起来,我终于想通了:一个好的老师,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锋芒毕露的“智”者,而是一个懂得适当藏巧,会激发学生潜能的“拙”老师。“渔王”和我都太“巧”了啊!

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一个懂得教育艺术的老师,必然会在学生面前表现的弱一些,拙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在我原来的教学中,我是一个洞悉语文精髓的智者,我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服从于教。常见的课堂景象是: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声嘶力竭,学生安安静静认认真真记笔记,抄答案。偶一提问,学生能依葫芦画瓢者,教师大加赞扬,孺子可教。偶有不同见解,即被视为异端,学生匍匐在教师的脚下,最好的学生也不过是老师的“克隆”。这上那里去找成功、快乐?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已经丧失了,教也就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生的力量。

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我越来越发现善于“藏巧”实在是一个教师“大智”的表现。

首先,善于藏巧,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愿意表现,课堂才能活起来,才能有灵气和神韵,才能焕发生命光彩。

去年我听了潍坊三中王小丽老师的一节公开课。王老师讲的是《济南的冬天》,重点有两个:第一个是比喻拟人的巧妙运用,第二个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课堂导入时,王老师读了四则有关《济南的冬天》的文学评论。前三则是名人名家对《济南的冬天》肯定的评论,最后一则是王小丽老师对《济南的冬天》否定的评论,他认为《济南的冬天》冗长沉闷,写的不好。王老师把自己定位于一个不理解此文精髓的“学生”。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起来了,谁都想当一回“老师”,来教教这个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效果很好。当时我就想,换做我,会怎样处理这一节课呢?我也许会告诉学生,这篇文章比喻、拟人用得形象、生动,情景交融的写法用得也很好,然后在分析好在哪里。我问自己,如果这样上,能达到王老师这样的课堂效果吗?

其次,善于藏巧,能唤醒学生的批判欲望,学生只有敢于批判教师和教材,才能超越教师和教材。

善于藏巧,就是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要做学生的伙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教给学生,让学生超越自己。

窦桂梅老师在讲《烈火中的邱少云》一课时,设计了这么一个环节,她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段“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动不动……”时,让同学们体味被大火烧是一种怎样的感觉?邱少云会怎样想?窦老师没有把教参的答案和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学生,没有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而是作为学生的伙伴,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没有做那些省时省力的“智”者。窦老师的这一“拙”举激发了学生,有的学生说董存瑞在默念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新中国万岁,这些信念支持着他坚持下来;有的同学说董存瑞是被大火烧死的,不是被子弹射中的,他死的伟大,了不起;还有的同学说,董存瑞这样想,这点痛算什么,我才不怕呢!立刻有同学反驳说,不对,什么这点痛算什么,我有一次被开水烫了一下,就疼得不得了。妈妈说,如果我不哭,就带我去吃麦当劳。我就想不哭,不哭,不哭,这才挺过来。邱少云肯定在心里说:挺住,挺住,再挺住,这样一直坚持到最后;有的同学提出异议,既然是“包”了起来,连熏带烧早晕过去了,他啥也没想。就在这时,有一个沉思很久的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邱少云突击时离敌人很近,连说话声都听得清,枪支弹药等易燃品怎么没有爆炸呢?这一问把窦老师问懵了,怎么没有爆炸呢?孩子们想出很多答案:子弹、手榴弹是假冒伪劣啦;邱少云是小号手,没带子弹啦等。后来提出问题的同学说,看图上的邱少云左手扣土,忍受被火烧的痛苦,一方面想手榴弹是易燃易爆品,右手摘下手榴弹,死死压在身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有的同学认同这个意见,有的建议写信问一下有关人士。此时此刻,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超越了教师的认识,超越了教材的认识,树立了邱少云的形象,不但死得勇敢,还暗藏着智慧。窦老师的藏巧,激发了学生露智。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才能藏巧呢?

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把讲台看做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而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

其次要贯彻一个基本思想:以学为主。所谓以学为主,就是要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这要求教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面向全体,关注个别,不仅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要参与目标制定和作业布置。评价时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以学论教,注重实效。

最后,教师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自己的角色。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现在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