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高中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

宋云涛

关键词: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

一、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之一,它可以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培养他们的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能力,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结合教学实际与新课改中课堂教学上出现的无效学习,以及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这些现状,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进步,我们确定了“高中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研究课题,组织笔者所在学校的几名成员进行探讨与研究。

二、研究内容

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以综合性跨学科研究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学习与未来相结合,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人生目标,尝试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拓展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主要目的:第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综合意识和整体认识能力;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并学会判断问题的价值。第二,培养学生搜集、分析、综合信息,并具有初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方案)、构建知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与批判性反思的能力,为学生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能力的发展奠定初步的基础。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其确定的依据是为了满足学生、社会、知识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需要。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心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怎么学”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学到什么程度”要由学生自己作出预测和规定。其宗旨是:给我一个时间,让我自己去安排;给我一个问题,让我自己去解决;给我一个冲突,让我自己去讨论;给我一个权利,让我自己去选择。

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三、课程实施行动的具体成效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体验到了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很多小组一开始把握不住研究内容,做了很多无用功;有些小组到单位采访,因为没有事先预约而遭到拒绝;有些小组上街调查发问卷,行人不理解不配合等等。但学生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努力,他们为自己取得小小的成功而兴奋。

(2)扩大了知识面,促进了学科学习

研究性学习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不少问题的解决,要借助于查找教科书以外的资料,如“教育储蓄”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资料的查找学到了储蓄计息公式等相关数学知识,了解了为了孩子将来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为子女办理教育储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等现代储蓄知识,从而拓宽了知识面。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如他们采用已学过的方法、知识就能计算利息。他们在学习体会中写到:“研究和自己并不陌生,研究性学习使我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调查结果表明:63.78%的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应该有帮助。

(3)学会了与人交往与合作

课程的实施给了学生最直接的社会体验,他们走出课堂,从中认识了社会,了解了他人和自己,学会了交往与合作。在问卷调查中有76.53%的学生认为通过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锻炼我的社会交际能力、加强了合作意识。

(4)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此为专题开展调查研究的课题比较多,如“赵河污染的调查与治理”“镇平黄酒厂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侯集镇垃圾处理现状的处理意见”等。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菩提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小组高二(四)班李彩霞同学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山上植被有的被破坏,我却无能为力,因此,我告诉自己,我要用心去做。”可见,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高尚情操,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究性学习在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给了教师一个展示才华、发挥特长、提升水平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1)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了研究的成功与失败,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过去的挑剔转变为今天的欣赏,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全面发展。在平时与教师的谈话中,教师认为“这种体验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不可能获得的”,教师侃侃而谈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体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欣赏学生、为学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学会欣赏学生,这是我们学校所有指导师的共同感受。问卷调查显示,没有一位教师认为学校开设这门课程是无价值的,50%的教师认为该课程的实施带来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

(2)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高

刚开始,我们学校教师对研究性学习都比较陌生,对如何做科研不是很熟悉。我们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原则,让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做科研。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主动参与了学生的研究,在研究中逐渐提高了自己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3)促进了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课程形态及教育理念正悄然无声地影响和改造着传统课堂。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开始被广大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到学科教学中。问卷调查显示,82%的教师认为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会有很大帮助,96%的教师能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或方法。数学、理化生等学科的教师注意把学科知识与社会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使学生更加综合地看问题。使学生很好地巩固并延伸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成了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变革。

3.本土化课程内容的构建

在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对乡土地理进行充分地发掘与利用,并通过设置研究主题模块的形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究本乡本土问题,构建本土化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课程主题模块的设置及模式

(1)主题模块的设置

学校可以根据周边的乡土地理,结合自身条件,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研究主题模块。主题模块的设置,内容上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范围上要适当放宽,使学生有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非常容易在其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2)设置模式——分层模式

分层模式是指学校在每个学期或学年设置不同的综合主题,再在综合主题下设置一些主题模块,从而将课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形成序列。镇平二高中的“开放性主题活动课程”即是按该模式设置的课程结构。

四、小结

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知识。我们致力于把探索高中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继续进行下去,以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能力,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从而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一点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贡献。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JKGHYB-0534组成员,结题证号2016-GHJX-089-099。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第二高级中学47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