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创新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初中生物创新教学浅析

朱立群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精髓。在教育领域中,创新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中,通过传统理论与科学创新相结合,从教学的成果与步骤着手,探究了如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生物学的知识。近年来,对课程的不断改革,就是为了将创新融入其中,使学生通过生物创新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为今后的生物教学开辟新的道路。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创新教学法

相比于一般学科,初中生物课程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开放性,十分适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创新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根基。

一、增加知识在课堂中的比重

生物学习的过程往往是比较枯燥的,特别是对以往知识的复习上,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这时,教师应该进行一定的引导,应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并且突出课程中的难点、重点,有主次地进行复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对知识点的把控,不能盲目地学习。在复习目标制订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教材的要求,在对课内知识查漏补缺的同时,对课外知识进行拓展,合乎时宜地对知识点进行介绍,从而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此外,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知识讨论与分析,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应用电化教学

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有效地应用创新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此外,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使生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设计出学生能够产生兴趣的多媒体课堂,利用生动有趣的像、文、声、图的结合来展现出生物学的奥妙。在课外,教师还应该布置一定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资料进行思考与加工,最终得出研究结果。这种创新型的生物学习方法,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与探索的能力,从而为日后的创新学习打下基础。

在我国当前的生物教育中,创新教学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即便如此,在实际学习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在进行生物学知识的讲解时,更要合理谨慎地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总而言之,要结合课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将创新融入其中,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转变评价观念

教师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旧观念,应向“素质鉴定”观转变。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保护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评价方法上,要从以考试测验为主、片面强调定量分析向注重观察与调查、了解内在因素的定性分析转变,要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例如,对于学生所做的实验,不仅要看其结果,更要看其过程。

在评价功能上,应从片面强调刺激学生的个体竞争意识功能,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团体竞争意识和自我竞争意识的功能转变。

四、推祟新的教学理念,转换教师角色

教师的角色转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要从教学实践者向实践与研究者并重转变,教师在职教学的第一线,通过长期的教学体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果在实践的层面上不断研究教材、总结教法,再不断学习和借签他人优点,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一定大有收获;二要由生物课程的传授者向实施与开发者并重转变,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要求广大的教师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时代汹涌澎湃的改革浪潮。这就需要有二次开发课程的能力。要具备挖掘教材的能力、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开发新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能力;三要从单一的教育者向教育与学习者并重转变,现代社会提倡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者;四要教案的执行者向生物课堂教学的创造者转变,教案是一份蓝图,它是上课的前题,过分地一成不变的依赖教案,将会束缚自己的教学行为,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五要从师道尊严的长者向亦师亦友转变,要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差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切忌讽刺挖苦学生,伤害其自尊心。

五、追求教学特色,形成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首先,教师要有教学气质。这种教学气质不仅体现在衣着与外貌上,而且可通过一个人的眼神表现出来。一个优秀的教师走进课堂,总是精神振奋,庄重亲切,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殷切的期待。教师充沛的体力和感情就会给学生良好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课的情绪和教学效果,这种气质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爱听老师讲课到爱学这门课的兴趣迁移,出现所谓的“爱屋及屋”的效应。教师的语言要有节奏,要有逻辑性,这主要和掌握教材的熟练程度有关,一个连教材都不熟的教师是很难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抑扬顿挫、语调流利的语言是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幽默也是一个人的应有的素质,风趣而不失严谨,动人而免于庸俗,从而活跃教学思维,提高课堂气氛。教师的体态语如手势也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气质的作用,去感染学生。

其次,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还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即按照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去教。对一名生物学教师来说,大自然给予我们丰富多彩、斑光陆离的生物素材,由这些第一手的材料,我们就可以运用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或直接运用这些材料在教学课堂设计上独具匠心,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教学模式达到最优化,以便形成灵活开放、创新发展的课堂机制,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改革,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思路。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能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都是成功的方式。所以,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应该是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地对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得到不断的革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丁召棉.谈初中生物创新教学[J].成才之路,2011(34).

[2]宋丽华.初中生物创新教学初探[J].安徽教学学院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