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目标层次性的教育工作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高校目标层次性的教育工作探析

冯佳妮

AnalysisoftheTargetLeve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

冯佳妮FENGJia-ni(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710100)(ShaanxiXueqianNormalUniversity,Xi'an710100,China)

摘要院巩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步骤和关键程序之一便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层次以及内容。目标层次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着眼现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立、实施过程、达成后果中所存有的缺陷与误区分析,并以此为基点进行原因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区分寻求对策。

Abstract:Tostrengthenandimprov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firststepandkeylinkistoscientificallydoplanning,reasonablyformulatetheobjectives,levelandcontentatdifferentstages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objectivelevelfocuso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universities,especiallyonthedefectsanderrorsanalysisoftheestablishmentofthegoal,theimplementation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processandthereachedconsequences.Basedonthese,thispaperanalysesthereasons,seekingcountermeasuresfortheleveldistinguish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

关键词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因材施教;需要层次论Keyword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targetlevel;teachstudentsinaccordancewiththeiraptitude;hierarchicaltheoryofneeds中图分类号院G64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8-0235-020

引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要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层次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规划构建大学德育体系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重要举措。

1目标层次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目标层次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由两部分构成,首先需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作对目标进行分层的理论根基与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分层,实现目标层次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研究既可理解为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差异性发展时期、不同现有水平,有侧重、有特点的对受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旗帜鲜明、具体明确的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涵与工作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顺利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目标层次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失分析2.1目标边缘化于现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边缘于现实生活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边缘化于大学生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不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育才,保持先进的优异功能,缺乏实效性;另一方面,现实上的大学生边缘化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某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大学生中被视为可有可无之物,甚至出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严重现象,在追求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的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于没有深入高校实际,不能有效针对受众群体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贴进受众,了解受众,进行实质性的层次划分,不能够制定出具有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2重视群体而轻视个体群体教育无法适应个体多样化的需求,群体教育并未区分教育对象而进行层次教育,无法适应教育个体的多方面,多层次要求。在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地强调群体意义而忽视了大学生个体的功能与价值,致使大学生个体体验缺失,不能真正有效地接受相关工作的引领与导向,造成了个体价值的不明确甚至缺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模块化、统一化,不区分层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失去了个性特征与鲜明特色,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与预期中的差异。

2.3目标实现方法失当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当现象,突出表现为过程的弱效化与结果的效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往往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将书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最主要途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的重任也单纯的变为教师的任务而非教育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不贴切大学生自身生活的实际,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传授过程中也取得不到预定的效果。教育对象只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视为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而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导致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弱效化与浅层性。

3目标层次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3.1理清教育价值定位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价值定位既要源起于社会的客观要求,更要体现并落实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对象———个人的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须以国家社会的客观需求为最终指南,其落脚点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目标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社会价值作为根本落脚点,同时社会价值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根本层次和根本保障。

3.2健全教育体制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形成一套能够及时有效应对不同对象差异化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预防、实施、保障体系,促使目标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的思想层次和觉悟水平拟定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机制。建立“全体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分别对应进行“认同———觉悟———信仰”的个体对象分层教育模式。所谓认同,就是使全体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接受和认可,将自身实际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要求,自觉进行自我思想改造。这一层次的要求是个体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培养的基本要求;觉悟是处于认同与信仰之间的一个过渡性阶段,是一个对事物具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素质,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自身体会能力的提升。这一层次为其下一个阶段———信仰提供积极的思想支撑;所谓信仰,是深深的仰慕并以此为自身行为处事的准则。在党员干部中优先进行信念教育,使之具有崇高的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主体内显层面的最高表现。对教育个体的进行分层目标培养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和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3.3合理运用教育方法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良与发展。首先,构建平等的主客关系。教育对象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体验者。其次,从“填鸭式”的传统方式向“对话式”现代方式的转变。“填鸭式”教育容易导致教育对象的反感与抵抗,只有从“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对话式”的教育模式,才能体现教育双方的平等地位和双向沟通,进行心理、思想、情感、知识等方多面体验。最后,树立“合作共享”理念。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从大学生中获得灵感和启发,吸收新颖的思维模式和他们的精神生活理念,大学生则从教育者身上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其他优秀的品格与智慧,二者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活动载体与隐性教育手段,着力推进“隐性化”教育,做到“此处无声胜有声”之功效。首先,课外实践教育的层次应从关照大学生身心成长为切入点。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为手段,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怀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实际,搭建人文平台为重要补充;其次,凭借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大学生成长成才,施展才华与锻炼本领的平台。活动的开展要由团委领导与把关,尽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动中去,将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增长才干的“第二平台”;最后,进行有益于社会、有利于锻炼自身能力及情操的社会体验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实践活动中。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体验社会责任感、并学有所用,将自己课堂所学、兴趣爱好及自身思想品德应用于社会实践,深入社会、感受社会、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院[1]王曦.对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政治性归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1).[2]甘为,成华.基于层次思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次目标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11(02).[3]唐志龙.论思想理论教育人文境界的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05).作者简介院冯佳妮(1987-),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