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正、负数”课堂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认识正、负数”课堂教学设计

孟庆国

孟庆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东碾小学271000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中国的热极——认识正、负数。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正、负数的写法、读法,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感悟负数的意义以及0的涵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一张温度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出信息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资料介绍,我们一起来欣赏。

(课件播放配乐图片资料介绍)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索,创造符号,感知正负数

1.通过温度计理解零上13℃、零下3℃以及0℃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找零上13度和零下3度,先要确定几度?

2.经历符号化产生的过程,创造符号。(1)巧妙创意。零上13度和零下3度怎样表示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把你的方法写在记录单上。看谁的创意最巧妙。(课件播放音乐,在轻松欢快的音乐氛围中学生独立创造方法。)(2)欣赏评价。(投影展示学生创造的方法)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想法,全班进行交流评价。(3)理解符号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表示零上13度和零下3度,为什么要在数的前面加上符号?各人用各人的符号行吗?在交流中充分理解符号产生及符号统一的必要性。

3.练习用符号表示海拔高度和葡萄产量。课件出示天池和艾丁湖的海拔高度及前年和去年的葡萄产量。

4.认识正负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1)介绍认识正号、负号以及正、负数。(2)课件出示练习:读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是正数还是负数。+4-8+5-104982-20.5+1/20。(3)正数、负数和0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数>0>负数。(4)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举自己想到的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

三、拓展练习,加深理解

火焰山上,唐僧的三个徒弟正在举行正负数抢答赛,我们也来试试,看谁反应最快!(课件出示练习)1.车内上来8位乘客用+8表示,下去5位乘客用()表示。2.王叔叔本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支出500元记作()。3.商店1月盈利1200元,2月亏损300元,分别记作()元和()元。3月没盈利也没亏损记作()元。4.-200元表示李阿姨从银行取出200元,那+800元表示()。5.班级一日常规检查,如果得5分记作+5分,那()记作-2分。6.如果2F表示超市二层,-2F则表示超市()。

根据三个徒弟的答题情况,请同学们算算他们各能得多少分。

四、结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和研究,希望同学们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用正负数表示的相反意义的量。

【课后反思】1.对教材提供的情境和信息进行了再开发和补充。在教材提供温度、海拔高度等信息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天山比海平面高1980米”,“前年减产了8吨,去年增产了10吨”的信息素材。通过“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比海平面高和比海平面低的海拔高度”“减少和增加的产量”三组相反意义的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正、负数的内涵。2.亲身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强化正、负数产生过程性的细节。学生自主探索零上13℃和零下3℃的表示方法,“巧妙创意”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创新的火花频频闪烁,充分发挥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组织学生相互间交流评价,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翱翔开辟了活动时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创造出与数学家发明的符号一模一样的自豪感,增进了学习数学的热情,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3.注重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由表示温度、海拔高度、产量这些生活中熟悉的数量让学生学会运用正、负数表示,延伸到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概括出正、负数的意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正、负数,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