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组分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6-16
/ 2

浅谈分组分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彭素英

浅谈分组分层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彭素英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三中学校(610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成为普遍现象。据初步调查,30%的中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40%的谈不上有兴趣,也谈不上没有兴趣,20%的比较有兴趣,10%的兴趣大。学生总觉得语文没什么学的,无非就认几个字而已,对于名著之类的书根本静不下心读,前人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学生坐不住,心不静,书怎么读得进?!甚至有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名著。学生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比较有挑战性的英语、数学上。有学生英语、数学好,可语文阅读水平却非常低,由此,在语文上要有所成绩很难。面对目前状况,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想出解决的办法。

1.分组学习,优生起带头作用

学生按照好、中、差成绩,性别,性格等进行分组。让学生形成一个个小团体,互帮互助。这样不管读课文,写作业,思考问题,每一个小组都有发言的人,特别是优生,本来自制力就好,他的言行或多或少在带动其他成员共同学习。很多学生提出愿意和成绩好的学生坐,可见他们也是想学好,并不是不想学。

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可时常改变课型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可以读,可以讨论,可以演(改编成课本剧后进行表演)等,在小组内形成一种凝聚力。例如:我班每一小组都有一个语文科代表,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或背诵或朗读,有些小组组织组员进行默写,背诵,比赛朗读等,形式多样,学生也积极认真。当某一小组集体朗读或共同完成一件事被老师表扬时,其他小组会想方设法的做得比他们会更好,如此循环渐进,全班就有了良好的学习的氛围,毕竟这些学生他们都有表现的愿望,都愿意学好。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语文老师会变得很轻松。例如:早读时间,学生到校,组长安排任务,组员就有事可干,纷纷埋头做自己的如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预习新课等,有很多次我站在教室门口想让他们齐读课文,可都放弃了,因为我不想破坏他们自由学习的氛围。这让我意识到并不是“外表的华丽就能代替内在的本质”,看着他们认真的劲,我很欣慰。想想以前我所教的班,每一次都要提前到教室告诉他们今天读哪里,或者提前告诉他们怎样做。背诵课文还得一个一个督促着背,否则绝对有偷偷溜走的学生。寻找许多的试题给学生做,但效果并不好,学生有时非常的反感:“又做题!”可想而知,学生会不会喜欢语文?!而现在,由于分组学习,优生更显其价值,做事也更卖力,小组的评比使得没有那个小组愿意落后。学生之间的团结力和影响力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是一个“指路明灯”,起点拨引导作用,不能包办代替。要相信课文里有很多东西学生能看得懂,理解得了。要少讲,一节课教师讲15至20分钟就行了,其他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读书、感悟、思考、讨论、练习。例如:《口技》这篇文言文,以前一字一句讲,并且还写了擦,擦了再写,等把课文知识点一一落实时,时间已过了一百二十分钟,总觉得这样就踏实了吧,学生应该明白了吧。但事与愿违,做题依然一塌糊涂,不知道还是不知道。而现在,我只需要两节课时间就把这篇课文讲完,同时相关作业评讲完,学生作业效率非常高。原因在于,第一节课,我让小组充分讨论,学生各显神通,把自己的工具书统统用上,同时在小组内讨论,他们大胆的讲,有时意见不统一,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实在解决不了问老师,胜利一方欢天喜地,对于继续讨论充满信心,而失败一方也不干示弱。因此,学生学习效果比老师单纯的讲的好几倍,尽管他们并不完全理解,但他们积极思考,这其实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的。第二节课,我只做简单的梳理,将学生理解有误或难点疑点纠正,做一些引导,学生就能完全掌握此文,加之知识的及时巩固,学生学得有信心,更感兴趣,不再觉得沉闷。因为很多问题是他们自己解决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小组学习其实是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找到真正的学习乐趣。

因此现在的我真的轻松很多,同时学生也学的轻松。在几次的检测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始终保持第一。有老师问我原因,我想就是分组学习,优生带动中差生,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学习吧!但是在这样的学习中,教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随时可能面对学生提出的犀利的问题,例如在上《木兰诗》时,一学生就说木兰她要上厕所,要洗澡怎么别人就没发现她了?老师就得讲出让他信服的理由。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敢想敢说。这才真正到达教学目的,因为只要学生学有所得,就可大胆起用新的教学模式,不必因循守旧,真真切切把教材当作例子,培养学生能力才是主要目的。

2.分层学习,体会成功

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多的还是让学生看到希望,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在小组学习模式上,并不完全优生就能带动差生,或许刚开始还有信心,可次次的失败也会让他们自信全无。因为有部分学生基础太差,一时根本不可能赶上其他同学,因此分层学习起到弥补缺陷的作用。

在具体的教学中按照好、中、差三个等级分派任务。例如:预习一篇现代文,差生只需将文中生字词拼音,注释理解清楚,能看懂文章尽量看懂多看几遍;中等生除了差生做的之外还要能复述文章内容,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优生不仅做前两者的事,同时在网上或图书室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文章推荐给同学,并给同学讲讲两篇文章的异同及推荐给同学的理由。在做作业方面,例如,完成文言文,差生只需将课内知识识记,巩固;中等生熟练掌握此文并且完成课外阅读;而优生除了前两者还要完成一篇同学推荐的文言文。这样,差生也会找到成功感,优生不至于太骄傲,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压力。这样一来,班上就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时学生不是不学而是不知道怎样学。只要老师给他信心,教他方法,给他说要求等,学生明确做什么,怎样做,有成功的体验,他还会不感兴趣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经过快一年的分组分层教学尝试,我现在觉得很轻松,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很有兴趣。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上课不再做小动作,走神而是积极回答问题,讨论也积极发言,成绩也由原来的最后一名上升了二十名。其实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愿意与同龄人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主体性作用。当然,在尝试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学生在讨论中是否每一个都参与了,他们应该怎样更有效?这些还得从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争取做得更好。参考文献

[1]靳玉乐主编.反思教学.靳玉乐主编.理解教学.

[2]刘旭主编.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

[3]张祥荣,景光仪译.给教师的18个工具、给教师的20把钥匙.

[4]陈建翔主编.有一种感动,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