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评析

王申来

王申来河北省文安县史各庄小学065807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精神的启迪,把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出“一把斧头”带给人们生活的“两种变化”。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边播放优美的音乐边讲述(略),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名学生谈读后的感受。

2.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正是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肆意破坏,最后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是多么令人惋惜呀!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读最后一段,聚焦变化。

(1)指名读,学生评价,该如何读好,再试一试。

(2)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______没有了,______没有了,______没有了,______也没有了……。”

(3)师:的确,小村庄上的人们是曾经拥有过,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这些都是靠什么得到的呢?(斧头。)

2.研读二至五自然段,感悟变化。

(1)默读课文,思考。

(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①研读:“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一棵棵树砍下来……树木变成了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

A.自由讨论:一个“想”字,让我们感受到什么?(人们随心所欲,没有计划,乱砍滥伐。)

B.展开想象:“树木还会变成……”从中可以看出人们生活得怎么样?

C.总结提升:“斧头”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②研读:“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裸露”(可以查字典、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B.深究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中的“……”表示什么?(环境已经开始恶化,而且越来越严重。)

C.总结提升:“斧头”使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化。

③研读:“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A.指名读。

B.去掉“还”字比较读,找出问题的实质。(人们在表面富足的同时,正一步步把自己的家园推向灭亡。)

④研读:“一年年,一代代”,“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

A.给句子换说法,如“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体会时间的漫长。

B.出示课件,演示土地沙化的过程,感受环境的恶化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是人们长期肆意破坏生活环境的恶果。

四、品读深思,拓展变化

1.回顾全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正是这把斧头既给人们带来富足,同时也在慢慢地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

2.如果你是被洪水卷走的小村庄,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调查了解自己居住的城市、乡村的环境情况,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期墙报或手抄报。

【评析】

首先,这堂课以“一把斧头”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这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极富创意,发人深思。教师把“一把斧头带来的变化”作为教学的中心,体现了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聚焦“一把斧头带来的变化”,第二个层面是感悟“一把斧头带来的变化”,第三个层面是拓展“一把斧头带来的变化”。正是这把斧头既给人们带来富足,同时也在慢慢地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一把斧头带来的两种变化,引人深思。

其次,纵观全文,由聚焦变化、感悟变化到拓展变化,激发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初读感悟、精读理解、研读体会、品读深思、指名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

最后,这堂课对文本的拓展、文本的超越也有突破性的设计与实施。尤其最后,通过课下搜集有关图片、文字资料,办一期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墙报、手抄报等,实现了课内外沟通,丰富了语文学习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