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响起琅琅书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让课堂响起琅琅书声

郭翠华

◇郭翠华

(成都市武侯区金兴北路小学成都610000)

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借助语音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言语活动,是口头的语言艺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中低年级的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的课堂朗读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有:拖腔拖调,一个词非得拆成一个一个字来读;怪腔怪调,轻音不轻,特别是遇到“的”、“着”、“了”等字时,有的声调上扬,收音不及时,像是在吆喝什么似的;不会停顿,想停哪就停哪;音量不适,声音不美,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破坏了文章的美感。

因此,本期我们紧紧围绕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朗读朗读习惯这个主题,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以课例《风》和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得与失。

一.规范朗读习惯1、正确的坐姿:身直、头正、肩平、足平,两手将书拿起,呈45度角。正确的朗读姿势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骨骼的发育,也可以使学生朗读过程中的发声吐气准确、畅达。2、读书时,要“三到”:眼到——看清楚字,口到——声音响亮地读,心到——边读边记忆文中的美词佳句,想象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朗读教学应严格要求:读前,让学生摆好姿势;读时,加以督促;读后,及时评价,持之以恒,用这样的训练来纠正学生读课文时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等不良朗读习惯。

二.明确朗读要求

指导学生朗读,明确朗读训练的要求是基础。其内容有三:

1、读准——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具体指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标准,吐字清晰,声音响亮;要一字一句读准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按句逗停顿,不重复字句,不顿读;在不断的朗读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不唱读,不指读。

2、读通——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不重复读句;要读得连贯流畅,速度适中。指导学生把词语读好,把句子读顺,特别是一些长句或很容易读破的句子可以事先出示,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尝试着读准确,读流利;如学生在第一句“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始终有读破句的现象,我们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感受到停顿和连贯的地方,并动手用铅笔划出节奏线,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很好地克服了读通课文时遇到的困难。

3、读美——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适当,要读出轻重缓急,能比较准确的读出课文中的感情,情感表露自然,不做作,要用自己声音的本色表达。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建立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三个要求既是老师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朗读目标的依据,也是学生自评或互评的标准。

三.丰富朗读形式

1.录音范读在教学《风》这一课时,我们都运用了录音泛读。录音范读对于善于模仿的学生来说,在朗读训练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跟其他形式的朗读相比,其优势首先在于朗读者的朗读字正腔圆,是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在入门的时候就接触准确无误的读音,有利于学生避免读错,读不到位。若不然,错误在学生的朗读中形成定势,则很难纠正。

2、抓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低年级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对朗读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要让学生从一篇课文或一个片断中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重点词进行点拨,细细品味。

3、表演式朗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表演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因此,对于一些情节生动,意境优美的诗歌,教师可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将静态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体会诗的意境。如教学《风》这首诗歌,我采用表演朗读训练,学生边读边根据诗歌的内容表演。风来时林木点头、河水起波的画面,学生兴致高昂,从而更好的理解内容。教学《特殊的考试》这篇课文,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戴上小白兔、小狐狸、小熊、小猴的头饰演一演,学生就能较好的理解课文。

4、评价式朗读

低年级孩子的语感、朗读节奏都有待培养,孩子在朗读中出现的小错误,诸如很长一段漏个字、加个字什么的也是难免的。可有时孩子们的朗读错误百出,或是对朗读材料明显处理不当。好的老师应当善于巧妙、机智地诱导评价学生,做到引而不发。学生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风”读得特别用劲,我对他说“呀,这风太大了!”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我评道:“这回风温柔多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学生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四.注意读写结合

在朗读训练时,我们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朗读中穿插了识字写字,口语表达,背诵仿写等活动。特别是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你还在哪儿看到了风姑娘的足迹?她在干什么?然后用多媒体展示轻轻摇曳的林木,波光粼粼的河面,缓缓飘落的树叶,迎风招展的红旗等画面,本来把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带到了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了风的无处不在和风读多样,再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学习作者那样把风当做人来写。同学们忙开了,编儿歌时兴趣盎然,当孩子们当他们的作品出来时,你不得不对他们的“成就”表示赞叹!学生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蒲公英飞起来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要去旅行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雪花飘落的时候,我们知道风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红旗飘扬的时候,我们在给国旗敬礼了。”……

我们清楚,通过这次主题研究,我们仅获得点滴体会,积累了部分经验,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的不良朗读习惯朗读,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和学生一起努力克服,但我们将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让琅琅书声成为课堂最动听的声音,让朗读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的能力,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