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体育课堂管理的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论中学体育课堂管理的优化

刘凤莲

刘凤莲(桂林市第八中学广西桂林541000)

【摘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的自由和评价的权利,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建立互动式的师生关系;建立以自我管理为特征的课堂准则;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管理;有效;优化

课堂管理是指为了创建和维持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取得成就的课堂环境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在新课标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其做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在课堂的行为,将不再是固定的行为——讲解、示范,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以满足学生的自主要求为切入口,以和谐的师生、同伴关系为基础,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律为特征,以积极的师生对话为主要手段。

1.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的自由和评价的权利,使其积极参与教学工作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己选择的方面越多,学生就可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首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以培养自己的爱好与专长,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体育与健康学习。其次,在教学方式上也应给予一定的选择权利。为了避免每次热身运动都千篇一律,教学程序又大同小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沉闷,出现注意力转移,意识游离与教学活动之外。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编热身动作和放松动作。因此,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选择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一贯的“授——受”式的学习,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更好的激励学生学习。如在快速跑教学中利用数格子控制步幅的方法,让学生选择测量最适合自己的步频与步长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既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提高快速跑能力,又学会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方法。再次,在学习评价上,不能用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评价,应当更多的考虑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的学生不能“在鸡蛋里挑骨头”,要想尽办法寻找其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予以扩大,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优秀的学生以小组长的身份,参与到学评价和裁判工作中,能多方位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

积极获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来改善自己的教学与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投入程度和呈现出的相关信息的分析做出判断,如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言行、态度、表情、眼神等,并由此对教学的深度、坡度、密度、速度进行调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其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方法以及学习评价的看法,从而对自己已有行为和习惯进行自省,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弃其糟粕。备课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及时作出调整。良好的学情分析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2.建立互动式的师生关系

互动式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有效课堂管理基础,真诚的对话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主要途径。师生之间一旦能建立这种关系,学生和教师就可以开始触及“真实生活问题”,就可以开诚布公地交谈自己所面临的危机和挫折问题。在这样的情景中对话应该是开放的、直率的。在这样的对话中,控制应该被置放到一边,对话所关注的中心是相互理解、共同决策,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会让体育教师赢得比班主任更多的信任。笔者就多次被家长委托去与孩子就某些事情进行沟通。

在主体性教育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知识时教师扮演服务者的角色,将知识,动作结构,练习和思维的方法与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成为动作结构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技术,而是向学生解释讲解学习目标,促使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活泼,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让他们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个人特长,从而使他们成为体育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互动式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首先对学生要充分的信任、关怀、尊重、理解。当学生感到与教师之间关系相融、和谐,具有情绪的安全感时,他们就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更愿意去追求自己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更多地给予学生对自己行为和学习自我负责的机会。教师一方面可以从“政策的制定、管理”负担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也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3.建立以自我管理为特征的课堂准则

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制定课堂规则。每个学校都制定了体育课堂的规则,这些规则是体育教师依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安全进行而制定的,有些以文件的形式出现,有些以潜规则的形式存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然而,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也不同,其课堂规则也应有所不同。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安排的内容练习,使学生在学习时思维被禁锢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老师可以安排体育委员,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目的,通过和学生一起讨论而制定课堂准则。如此一来,有利于学生从他律变成自律。

让学生反思需要制定某些规则和他们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学生违反课堂准则,原因也很多,有些是学生自身的,有些是教师的。有的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或教学的组织、方法不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问题等。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学生问题行为的性质与种类,让学生用一定的时间反思,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要运用合适的方式加强对问题行为学生的沟通,可以用当面咨询、电话沟通、手机短信、QQ聊天等方式,明确其产生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从而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和纠正问题行为。

给学生考虑怎样计划、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行为的机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行为进行自我管理,要给学生自我评估、自我记录、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指导的机会,要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和形成对良好课堂准则的认识。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学生在练习结束后或课结束时,对学生完成任务和其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意志品质进行评价,以达到使学生自我调节行为的目的,然而,收效却甚微。为此,笔者在自己所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实验性研究,即让学生或在练习结束后或在课结束时,以评述的形式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调节过程进行总结与评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验班级中学生小毛病明显减少,学生掌握技术、技能的能力提高了,大多数学生在脱离教师的帮助下,能独立的应对挫折等情境。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学生的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能有效的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并使之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从而更好的调节自身的行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

教师在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有理有据、客观适度。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如果激励只是针对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学习任务,很容易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第二,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要及时。当学生取得了学习成功时,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应用敏锐的意识,在他们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时引导、鼓励学生自我和相互激励强化,会使他们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对成功情景的记忆更加牢固,遇到类似的学习情景和任务时会驱使自己与以前一样努力去获得成功。第三,自我激励和相互激励时,要引导、鼓励学生把激励的理由归结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上。这样有利于学生把学习的成功归决于自身因素,只要继续努力,凭借自己的能力还会再次取得成功。

总之,有效的体育课堂管理应当在收与放、自由与规范中求得平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地、个性化的学习,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C]..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刘源溪.浅谈有效的体育课堂管理策略[J].新课程(下).2011(01).

[3]沈维珍.探讨体育与健康课的活动氛围的创设[J].吉林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