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动态生成,凸现生命灵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追求动态生成,凸现生命灵动

胡红伟

(浙江省兰溪市实验小学浙江兰溪321100)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通过巧妙点拨,引发学生个性化解读;要通过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生成智慧;要及时捕捉,有效利用生成资源。

【关键词】小学语文;动态生成;生成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3-0152-01

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最完美的预设也只是一个计划、一种设想,能否变为现实,还在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的本身就要为课堂的生成作准备,让预设富有弹性、充满灵动,为课堂生成预留空间,创设平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预设的弹性空间,根据课堂的动态变化,潇洒自如地发挥教师的智慧,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稍纵即逝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程序,丰富教学内容。

一、巧妙点拔,引发学生个性化解读

语文课堂中最精彩的生成,莫过于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真正富有创意的个性化解读一般都不是预设的,而是动态生成的。但毕竟小学生的知识能力、认知水平、社会实践、生活感悟能力有限,学生在解读文本中的个性化理解,常常需要教师的点拨才能产生,而且他们一般都是以自己的眼光去诠释人物的品行,因而形成的个性化解读常常带有主观片面性,需要教师给予引导和点拨。

一是通过巧妙点拔激发背景知识。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丰富的且独特性的个性;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历程与知识积累,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背景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巧妙点拔,激活学生不同的背景知识,自然就能催生个性化的解读。如教学《鸟的天堂》,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对快乐的理解,读出对小鸟的欢乐,并联系自己曾拥有过的最大欢乐,思考小鸟为什么会如此欢乐?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不仅能根据自己对欢乐的不同体验,用不同的方式读出小鸟的欢乐,而且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引发了学生对小鸟为什么会如此欢乐的许多个性化理解。有的说大榕树是小鸟的家,有这么好的一个家,小鸟能不欢乐吗?有的说在鸟的天堂里鸟多,小鸟们每天都能和这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能不欢乐吗?有的说,这里的小鸟是最自由的,它们不用怕什么天敌,是自由、安宁的生活带给它们的欢乐。想不到学生能有这么深刻而丰富的个性化理解,我便顺水推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到课文中去寻找支持的理由,并把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读一读,体会其用词造句的精妙之处。就这样在教师的点拨和引领下,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中课堂有了精彩的动态生成。

二是通过点拨引导,为学生指点迷津。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但脱离文本的解读,教师要为其指点迷津。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熟悉文本,从文本中寻找出最为确切的“个性化解读”,切忌无的放矢,更要避免误解作者的本意。如教学《滥竽充数》一课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个性化理解:我觉得南郭先生这个人很聪明,因为他懂得怎样利用别人的喜欢,像他这样的人一定能够赚很多的钱。这样的个性化理解显然与文本的旨意相去甚远,对于这样的个性化理解,教师不能一味叫好,而是应该及时给予点拨引导,指出人的聪明才智应该用在正当的地方,那种善于玩弄小聪明,投机取巧的人不是真正的聪明。

二、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生成的智慧

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而且要创设平台,利用问题生成的契机,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进行富有个性的对话,激活学生生成的智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的设计,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激活动态生成的智慧。每位学生都有潜在的创新动力,都有潜在的创新思维特质,这种创新思维特质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智慧。有时只要教师稍加点拨,就能喷发出求异思维的智慧火花。如学习《普罗米修斯》一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普罗米修斯盗火而归,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智慧,假如你是一名记者,你将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设计怎样的问题去采访这位英雄?这一任务的提出,实际上是让学生深入文本,在整体感知文本后,自己提出问题。这样要比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更具有生成性,更能激活学生动态生成的智慧。学生提出来不少很有价值的采访问题:盗火种是那样地危险,你在决定去盗火的时候心里是怎样想的?你为了谋取人类的幸福,受尽了难以想象的折磨,面对这一切折磨,你是怎么想的?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你为什么小心翼翼的用手捂着火?等等。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智慧。动态生成关键是要“动”,只有在“动”中才会有更多的智慧生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问题驱动,实现多种对话互动。如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与编者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等,学生只有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对话,才能对文本的解读有更深刻的体验,才会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生成的智慧。在诸多形式的对话中最关键的对话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要善于利于问题驱动,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与作者进行情感、心灵上的对话,体验作者真实的情感。只有在学生用心阅读,深入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把自己融合到文本中去,才能对文本的解读不致肤浅化,才会有更加精彩的动态生成。

三、及时捕捉,有效利用生成性资源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多维互动动态的系统,在这个动态系统中会不时地喷涌出情感之泉,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同时也会有错误的出现。课堂上不仅学生的智慧火花是宝贵的生成资源,而且不期而至的错误也常常能够成为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面对课堂上活生生的生成资源,教师要有职业的敏感和灵动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这些或许是稍纵即逝的资源,并能够加以有效地利用,使课堂焕发出生成的精彩。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缺乏动态生成意识,不能及时捕捉、灵活处理课堂新信息。有些课堂上涌现的生成资源是教师始料不及的,为了保持课堂的所谓严谨,为了原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程序不被打乱,一些教师置可以有效利用的生成资源于不顾,硬是让难得的生成资源擦肩而过。具有教学机智的老师总是能够敏感地捕捉动态生成资源。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我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这位学生把题目中的“壮士”读成了“战士”,我没有当即纠正读音,而是待读完后,让学生思考,刚才这位同学把“壮士”读成了“战士”,那么,文题中的“壮士”可不可以换成“战士”?文题为什么要用“壮士”,而不是“战士”呢?‘壮’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样一个精巧的问题就是在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中形成的。通过动态生成的文题,把学生带进文本的探究之中,经过认真地阅读和激烈地讨论,学生得出了结论,感受到五位战士的壮烈体现在“接受任务时的义无返顾、与敌人交锋时的英勇顽强、走向悬崖绝壁时的气宇轩昂、跳崖牺牲前的悲壮无畏”。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生成,充分体现了课文内容自身的需要,也兼顾到学生情感上的需求,是学生动态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