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

/ 2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

毕国红(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索镇第一中学256400)

创新教育是指以创新人格的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思维的激发为实施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当今信息技术教育,谈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虽然是从《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应明确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而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是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换句话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意识、情感、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应用、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哪些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只能成为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把关者,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更应该是一名“导演”,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教师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素质。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要树立了为学生终生负责的质量观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

2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还要积极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比如在教学生制作网页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frontpage”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网页,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想,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于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通过多媒体教学网,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学生得到我的表扬,高兴万分,创作越来越起劲,就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创作的思想大胆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3激发创新思维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情绪体验相联系,初中学生好动、好奇,习惯于游戏,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学生一旦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一首歌、一幅画、一段动画、一篇精美小文等都可以起到诱发兴趣的效果。(如在讲授“photoshop”内容时,首先向学生演示用photoshop制作出来的合成照片,学生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学生心中,立刻产生了探求新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教师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使学生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

3.2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

例子:比如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时,在学生收到老师发送的一封带有几个问题需要回复的邮件时,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方便一边看信一边写信?接着适时点拨,让学生根据帮助菜单自己探索使用邮件的“回复”功能,并观察邮件回复书写窗口的特点。在教学《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一节时,充分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掌握文件夹的建立与改名后,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尝试建立一个新文件,并进行改名。这样,不仅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还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如:一位同学发现运用“Shift”键也能“复制”,就是一个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例证。

3.3放手实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天性好动、好奇、爱自我表现”等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课堂上,采用扶放结合,导而不牵的原则。教师只做导演,让学生真正成为演员:即把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广泛参与,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培养群体协作精神。学生在边讨论边操作中领悟了学法,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自主性学习过程以“先学后做”、“边学边做”为基本特征,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讲解,有些内容,我们可以做简单的讲授后让学生去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掌握;有些内容,我们完全可以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浏览教学光盘、上网查询等方式自主去探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3.4以评促学,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把“评”作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动力源泉。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在画图部分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基础、技巧、创作三次评价。如:画图基础的评价,可以促使学生熟练撑握画图工具、颜料盒的使用,初步撑握菜单部分功能的使用,为画图技巧打下基础;画图技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基本掌握复制粘贴和剪切粘贴、自定义颜色、旋转、反色、透明与不透明处理等画图技巧,更进一步地巧用工具箱、颜料盒和菜单,为画图创作打下基础;画图创作的评价,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画图水平和画图技巧,使学生把计算机应用与其它学科,如语文、美术、数学等联系起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展示学生的画图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其自信心。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学生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求知欲的锦囊,你如何将里面的东西展示出来呢,就要不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勤学好问,发掘学生内在潜藏的无限创造力。普通人和天才之间是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问题是你有没有一把“开锦囊”的钥匙,相信学生的创造力,留多一点空间给学生创作的天地,那就多有一份创造的成果。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牢固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育目标,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参考文献

[1]普通初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

[2]吴永亮.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韩希文.谈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培养.

[4]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与定位.

[5]梁智.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