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马少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1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马少花

马少花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庄头小学马少花

【摘要】问题情境是新时期背景下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教学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能力、逻辑思维等数学学科素养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全面培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凸显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因此,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进行相应相应的探究,通过正确的方式构建有效的问题情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是随着我国教育不断发展,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背景下持续推动我国教育发展的主要体现。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得以创新,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为有效。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将数学教学重一些理论的、抽象的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和形象,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的重点,从而不断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存在的问题探究

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架活跃的教学氛围以及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形象性以及具体性。但是,就目前而言,由于很多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学数学问题情景的教学效果,影响了最终的教学质量。

(一)问题情境的随意性

提问的随意性是当前教师在教学中常见的错误之一。很多教师认为,只要有提问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时候就会频繁地提问,或者是提问很随意,没有较强的提问目的为基础。再这样背景下,学生很容易被频繁的提问所影响,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同时,问题的随意性只能够构建浅层次的情景,不能够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不深入,限制了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提问方式错误或是封闭性的提问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基于向学生传输问题的最终答案,以求得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掌握单一的数学知识,而不能够以此举一反三那进行后续的探究学习。提问方式错误或是封闭性的问题,比如“这道题目的答案是这样对吗?”学生的回答只能是“是”与“否”,没有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和余地。因此,就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的提问也根本算不上是问题情景的构建。在根本上忽视了“情景”的功用和基本元素,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问题情景失败[2]。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策略研究

有效的问题情景具有“情景性、具体性、活跃的氛围、情感体验性”等特征。因此,在构建问题情景的构成中,教师就要注重情景中这些元素的构建,从而构建有效的问题情景。

(一)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情景体验性

问题情景中如果有很多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元素,势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认真分析问题,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不断提高问题情境的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则会以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先给学生做一个失范,比如家里面的筷子长度为15CM。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的长度可以用“cm”衡量呢。这时学生就会思考。自己用的铅笔可以不可?书本可不可以?家里面的桌椅可不可以?通过问题的思考甚至是亲自衡量,让学生真正地置身于情景,从而探究“充满”适合的度量范围,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注重实践探究,创设问题情景

在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是问题情景创设的最终目的。通过学生对问题情景的探究和学习,从而个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得到最终的结果。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物,在实物情境下,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它们各有什么特征?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首先就要对提供的实物进行分类,然后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提高,学习效果也得到增强,真正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总的来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关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措施,充分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数学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金明.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44-45.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