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分析

陈晓红

东台市弶港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江苏东台224200

摘要: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办公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实行人口统计信息化是为了响应政府推进信息化办公的号召,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统计工作效率。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多,给人口数据统计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推行人口统计信息化是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对于国计民生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关键词: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路径

1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1信息化手段为人口普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进行宣传

在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伊始,工作组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普查的意义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深入的宣传。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通报批评,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开展普查工作,均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众多的宣传方式中,互联网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建立了人口普查工作网站,并开设多个栏目供网友浏览,在网页中及时发布与调查工作相关的信息,展示了普查的工作风采,帮助加强普查人员之间的交流,增强互信,从而更加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1.2信息化增强了人口普查数据收集能力和数据管理能力

人口普查工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普查中得到的大量基层信息及时在各个业务流程当中进行不断传递和转化、分析,并且最终得到合理的运用是影响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统计信息化建设贯穿于普查的整个工作流程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为调查表的填写、数据录入数据库以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这三方面。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效率较低的环节,分析其受影响的原因,并通过讨论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达到对信息资源进行最为合理的管理和利用这一目的。

1.3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人口普查工作的规范化

建设统计信息化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持标准化,主要要求在进行人口普查工作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管理,而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度标准化、工作流程标准化、统计数据指标标准化、数据处理方式标准化。人口普查工作在开展之初就制定了及其规范的普查方案和相应的制度,对具体的普查对象、普查的范围、普查的时间、普查的内容以及数据的报送原则进行详细、严格的规定。通过对规定的严格遵守,才能使得工作具有标准化这一特性,且所使用的统计指标也是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规定进行使用。

1.4信息化手段促进了人口普查相关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系和资源共享

人口普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实地采集、做出科学的分析最终合理的进行处理。人口普查数据的来源大多源自于普通居民和基层单位,所需要的由其他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要经过各部门积极的协调进行获取。人口普查工作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各个单位、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协调,贡献相关领域的资料、数据所完成的全国范围内的统计数据收集。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推动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广泛的合作达到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的最终目的。

2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县乡级机构资金投入不足

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资金问题严重影响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调查中发现,我国县乡两级在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设备也比较短缺,相应的配置落后,与资金较充足的省市的人口统计信息建设的设备相差很多,同时,又由于资金问题,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比较差,工作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不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对县乡人口统计工作的推进起不到比较大的作用。

2.2信息化建设中县乡级机构缺少专业与信息技术合一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程,所以在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专业的人员参与建设。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学历的专业性复合人才很少,虽然工作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都不低,但是统计专业人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都比较少,同时又存在懂计算机的人才不了解专业技术,懂专业技术的人才对计算机又不精通的问题。由于缺少专业性复合人才,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处理、管理、操作等一些方面的困难,导致县乡人口统计工作效率不高,就会影响省市的人口统计工作的进行,更加制约我国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3.1加强对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人口统计部门人员需要加强认识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意义性、困难性和规律性。这是对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的前提条件。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将本地区的人口信息化建设作为信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并落实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管理制度。另外还将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与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相结合。积极的推进本地区的人口信息化建设,及时的解决人口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在制定人口信息化的政策时,应从信息的广泛性出发,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确立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传递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3.2加大人口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

人口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必须加大对该项目的经费投入。各地区人口统计部门应争取信息化建设的立项工作,将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信息运行设备、维护和相关人员的培训等费用纳入当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加强在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领域的费用支出,并将预算中该项费用实行专款专用,加强费用的支出管理工作。

3.3加强人口统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在加强人口统计信息化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和相关部门应将人口统计信息化队伍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主要工作重点,制定全国人口信息化队伍技术与操作能力的培养。编制培训教材,开展培训。各地区人口统计部门需要开展信息化培训工作,特别是针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人口信息化培训有着重大的意义。通过培训工作,各地区部门在做好信息化建设方面起着带头示范的作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信息化技能、提高业务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各地区人口统计部门在人员招聘时,要参考信息化知识和技能作为招聘的条件之一。同时要成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部门,培训出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综合素质的信息化建设的队伍。

4小结

全面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统计部门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统计部门进行创新。统计信息化的实现可降低工作成本,同时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统计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化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建设统计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仍存在一系列困难,有效、合理的解决实际存在的障碍才能使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才能提高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才能增强统计工作的可信度和公信度,这也是统计工作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威.浅谈发挥计生信息化建设在基层人口统计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3,6(5):12-13.

[2]韩惠.人口统计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经贸,2014,3(12):22-23.

[3]邵东方.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促进人口普查更好开展[J].卷宗,2012,2(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