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峡部裂与滑脱的影像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脊椎峡部裂与滑脱的影像学分析

苏久维

苏久维

(宜宾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603)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峡部裂与滑脱的MRI影像学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椎峡部裂并合并有脊椎滑脱症的患者46例,分别使用X线、CT、MR检查。结果MRI扫描诊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X线组和CT组。结论采用MRI(影像)影响扫描技术检查脊椎峡部裂与滑脱病症的更为准确。

【关键词】脊椎峡部裂脊椎滑脱MR影像扫描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145-02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pondylolysisandslippageofthespineMRIimaginganalysis.Methods:selectourhospitalvertebraespondylolysisandwithpatients,46casesofspondylolisthesisusingX-ray,CTandMRimages.Results:theMRIscaninthediagnosisofXquadandCTgroupisobviouslybetterthantheaccuracy.Conclusion:UsingMRI(image)influencescanningcheckvertebraespondylolysisandslippageconditionismoreaccurate.

【Keywords】vertebralisthmicspondylolisthesisMRscan

脊椎峡部裂与脊椎滑脱指的是脊椎的骨头之间没有了联系,在(椎)锥体的单侧或者双侧均可能发病,一般会引发患者的腰腿疼痛等,一般如果合并有脊椎滑脱的情况,那么最可能发生的位置为第5腰椎,一般单纯的峡部裂不会导致滑脱的情况,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锻炼来缓解脊椎前突的情况,可以有效的防止滑脱的发生[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所选取的患者均是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脊椎峡部裂与脊椎滑脱的46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56.4±2.4)岁,平均病程为(2.3±0.6)年。

1.2方法

分别对改组患者使用X线检查、CT扫描和MR造影扫描技术,X线组:主要检查的位置为脊椎的正侧位、45°的双斜位等;CT组,该组患者检查所使用的CT机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OMATOMSpirit多层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连续扫描患者的病变位置;MR组:使用的仪器是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Sonata的MR扫描仪,然后视野调整为280cm,分别进行矢状位、平行于椎弓部位的斜矢状位、进行轴位扫描,T2W1:TR4000ms/TE117ms,T1W1:TR510ms/TE25ms,层厚为5.0mm,层距为5.0mm,投射次数为200次,采集次数为5次。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X线组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①峡部裂:患者即脊椎小关节部的骨质有明显的骨质缺损以及骨质中断的情况,断端或发生位移的情况,本研究对象中检查出峡部裂的患者30例,其中单侧峡部裂患者11例,双侧峡部裂患者19例;②脊椎滑脱:表现为多个锥(椎)体先前移位或者向后移位,其脊椎的滑脱主要的参照物为脊柱的远侧端,详见图1所示。本次使用X线检查中发现共有37例患者出现脊椎滑脱的情况,滑脱发生率为80.43%,其中第4腰椎前滑脱的患者16例,第5腰椎前滑脱患者21例,没有出现第4和第5脊椎均滑脱的情况。分别对37例患者的滑脱程度进行分级,结果小于1°滑脱的患者5例、1°滑脱的患者12例,2°滑脱的患者20例;X线检查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X线检查的结果展示

2.2CT检查

①峡部裂:患者的关节突间的低密度带其边缘呈不规则的锯齿状,本次研究中46例患者单侧峡部裂11例,双侧峡部裂为21例,2例为不完全的峡部裂症状;②脊椎滑脱:脊椎滑脱患者为38例;③患者的有骨质增生且骨质发生硬化的部位,在CT扫描时显示的数值也明显升高,详见图2所示。

图2CT检查结果展示

2.3MR扫描结果

在检查过程中对于峡部裂的主要表现为小关节骨髓信号发生中断,由此检测出峡部裂为39例;骨质增生和硬化主要表现是T1、T2均为低信号,本次检查过程中发现局部骨质硬化的患者40例;腰椎滑脱共45例,其中第4腰椎滑脱20例,第5腰椎滑脱25例;椎间孔变形并形成“双叶征”,本次检出42例,MR主要的表现是椎间孔的前径和后径均明显变长,相对的其垂直径有缩短的迹象;节段性的椎管扩张14例,节段性的椎管狭窄12例,详见图3所示。

图3MR扫描结果表现

3、讨论

脊椎峡部裂主要的表现为小关节间部骨质发生缺损所致,一般出现峡部裂的位置在脊椎弓根下3-9mm的区域,造成峡部裂的最根本原因是患者的脊椎先天性结构异常,要么就是后天在受伤的情况下导致其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锥(椎)体不受小关节、椎弓以及周围的组织等的限制,从而容易出现滑脱的情况[2-3]。

在以往的诊断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是X线扫描(检查)技术和CT扫描技术,近几年随着MR扫描诊断技术的应用,人们逐渐开始废弃前两种方式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在检查峡部裂方面,采用MR的诊断检查技术其(西安市?)率更高,本次研究中X线对于峡部裂的检出率为65.22%,CT扫描的检出率为73.91%,而MR扫描检出率为84.78%;X线检查的脊椎滑脱检出率为80.43%,CT扫描的脊椎滑脱检出率为82.61%,MR脊椎滑脱的检出率为97.83%,与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MR检查技术所诊断的结果更加完整和全面,因此能够为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诊断依据,所以在脊椎峡部裂和脊椎滑脱的检查诊断过程中采用MRI影像(影响)诊断技术,检查的结果更为准确、信息更丰富,临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侯代伦,柳澄.脊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0(01):76-77.

[2]2006,3(0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