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整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整合

秋力静

关键词:数学课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

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出来的。它的确立为基础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科学的目标定位。

三维目标的实施离不开课堂教学,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探究学习的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培养都在课堂上体现。三维目标中的关系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把我们的学科教育变成真正的课堂教育,这都是我们教师今后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下面,笔者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谈谈自己的想法与体会。

一、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论学习与深入理解

《新课程目标》指出:三维目标里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即注重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高,又注重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的培养。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程教学有明确阐述:“数学思索、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运用方面的目标并非纯粹的并列关系,其中含有相互间的融合与渗透”。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的载体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具体知识的学习,任何“过程”都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失去价值。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教师要吃透三维目标的精髓,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笔者听过一些数学公开课,新课本的出台,为数学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尽其所能地创设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情境,安排了大量的游戏、活动、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等活动,并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标签式的范德、情感教育。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但在重点知识与技能上忽视了必要的引导与点睛之笔。学生热热闹闹地上了一节课,缺少了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是对三维目标的认识不足,关系把握不准,目标与过程游离导致的结果。事实上,教师应该考虑到两方面:一方面,知识点要考虑方法、情感因素。另一方面,展开分层过程,放大重点问题的展开过程。对关键知识,还要展开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方法,过程中有情感,过程中与态度,过程中有知识”。因为过程本身也就是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教程,即它是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全面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中,把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设计能科学、全面地体现数学课程的三维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这一节课时,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体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其应用。在这一节教学设计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体会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体会用旧知识推导新知识的迁移过程及方法。体验自己获取三角形面积计算知识的喜悦与成就感。并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设计中将上述目标按照轻重、层次、建立在教学课程设计中,教师做到胸有成竹,这是将三维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第一步。

三、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整合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是一个引导的角色,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培养。如何突出教学设计,落实三维目标,从以下三方面来看:

1.教师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众所周知,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学生在国际奥数竞赛中多次获得金奖,但我们又有多少学生在拿到金牌之后发誓再也不学数学了。在高中、大学,有不少学生在毕业后扔掉课本,放弃数学,认为没有用了。学习数学成了为考试而学。这对数学学科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新课标提出: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例如,在讲《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创设了“埃及金字塔”的情境,观看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金字塔中有许多未解之谜”先放出谜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再收回来:“要解决这些未解之谜,先要预备许多数学知识。金字塔的每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梦想与好胜心去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体现这节数学课的学习价值。

2.精心设计组织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数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再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为例,先组织学生“数格子”算三角形面积的活动。学生完成后,问题也出来了,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是通过数格子完成的,那没有格子的三角形怎么办?通过这一活动,引发了学生疑问,再把疑问转化成数学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下来就顺理成章地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下一活动——知识的迁移。用剪拼法来探究本节课的重点问题——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把前面的平行四边行的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到三角形上来。这是新、旧知识的交接点。经历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便于促成学生认知正迁移。教师在探索过程中要给予点拨。点拨要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同化”右“顺应”。使之融合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习自信心。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交流、学习。

3.课堂教学中练习,如何体现与融入三维目标

一节数学课除探索发现,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外,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课堂练习中有一些是半独立性练习,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半独立性练习。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的学习态度。学生之间的理解能力肯定是有差异的,在以小组(或2人,4人小组)形式的过程中,可以让理解快的学生给其他学生以帮助。同时,对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挖掘孩子的开放性思维。另一方面,在独立性练习时设计可分三个层次,低、中、高档题。其中低档题:比基本题目稍加变化,让学生独立运用新知解题,形成技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如学习《圆的周长》练习时,先给出c=πd和c=2πr后,可出示r=3cm或d=8dm的题,巩固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中档题:以新知为主体的综合型题目,带有一定的思考性色彩,培养和训练学生解题的综合能力和灵活性。如上面c=πd,c=2πr可出示一些综合应用题如:小猴骑车,在一个圆形跑道上,跑道上的半径为3米、小猴骑了4圈,共骑多少米?学生在算出周长的基础上,再计算4圈的长度。培养学生实际解题能力。高档题:思考性强、略有难度,可解决理解力强的学生的竞争意识,增进学生求知欲、好奇心。同时,调节学生的学习心态,在练习交流中,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最后,对学生练习的评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步、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学习品质。

总之,在三维目标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施中应体现:1.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精益求精”。在重点、难点上一定要“画龙点睛”,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引导与点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主动学习态度与探索、研究精神。2.在过程与方法上“灵活多样”。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真正用启发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用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坚韧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用积极主动的科学方法去探求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潜移默化”。这一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能达到的,但教师在每节课上要必须体现出来。用教学态度去熏陶,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对数学课程实施目标时,不能仅仅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每一个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无论他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这也正是: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作者单位:陕西省礼泉县实验初中7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