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课堂评价,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注重数学课堂评价,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沈群

沈群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摘要】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加大平时成绩及课堂学习表现的比重,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由单纯扩大知识面或片面追求成绩转向追求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数学课堂评价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5-0147-03

课堂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准确、及时的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如何使用正确的评价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本文将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非定量)评价的有效性策略。

一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终生发展。其中,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尤为重要。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时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要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案例1]《分式的运算》一课教学片段。

老师请两位学生上黑板解题,其中一位学生××解得:

原式=7(x+3)-(x-3)-4(x+4)=2x+8

显然,错了。当老师点评到××的解法时,引来了一阵哄笑。

老师问:“错在哪儿呢?”

“错把分式方程变形(去分母)搬到解计算题上了,结果丢了分母”(××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虽然××把方程变形(去分母)搬到解计算题上,但这位老师“顺水推舟将错就错”,启发学生:刚才××同学把计算题当方程来解,虽然解错了,但给我们一个启示,能否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若能,其“解法”确实简洁明快(老师看到××的头慢慢地抬了起来)。

于是一个新颖的解法也出来了。

学生:“哦,真妙!”

老师说:“确实,××的解法是错了,但他的这种‘用方程思想解分式计算题’却是一种寻求简便的思想,是自己思维的真实展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这时××笑了,脸上荡漾着自信)。

老师从错解中看出××受解分式方程中“去分母”步骤的影响,又看出这种影响的内在联系,借题发挥,创造一法,既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又表达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对学生的体谅之心。

二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出错,很可能是思维方式、方法上出了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对或不对来评判这些错误,教师不妨帮助学生一起寻找错误的根源,引导或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促进学生主动梳理思路。

[案例2]《应用指数、对数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一课教学片段。

例题:光线每通过一块玻璃板,其强度要损失10%,把几块这样的玻璃板重叠起来,设光线原来的强度为a,通过x块玻璃以后的强度值为y。(1)试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师:好。那如何描述这个结果呢?

生A:因为x只能取正数,x小于10点多,就是通过10块玻璃后光线强度减弱到原来的以下。

师:其他同学对x<10.41这个结果有其他理解吗?

生B:x<10.41就能满足要求,那x取1到9块也可以,那不合常理呀。通过的玻璃越多光线强度才会越弱。我觉得应该是x>10.41才解释得通。

师:同学A的计算过程好像没错,而同学B的意见也合乎我们的经验,谁对谁错不好下定论。既然不等关系比较难确定,那我们是否可以先不要题目中“以下”这个词,先把相等的关系搞清楚?

师:好。大家通过相等关系得到了这个不等关系的正确答案。那么同学A的解答错在哪里呢?

其他学生:肯定是不等式方向又忘了改变啦!

师:小A,你回顾一下你的解答过程,哪里应该变号而没有变呢?

生D:指数式和对数式不是可以等价互换吗?

师:不确定为什么变号是吧?其他同学能否解释一下?

其他学生:……

师:单从式子的变形,我们没有找到相应的依据。我们研究函数时有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函数图像,大家试试:图像能否给我们一个直观的解释。(大家开始画图)

师:为何最后一步要变号?

学生C:因为lg0.9<0。(感受到学生活跃的思考氛围)

……

本案例,教师利用学生A的结论,引发学生间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就指数不等式的求解自主探索,分析与思考,教师适时提供了三个指引:(1)当学生A计算出错时,不是简单地用对或不对来评判,而是顺着学生A的结果,让学生解释x<10.41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之间产生认知矛盾,推动学生之间展开数学交流。(2)当学生不能解释不等号方向为什么要改变,希望老师讲解时,教师没有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建议学生:“数”解释不了,尝试一下“形”,把问题推了回去。(3)当学生找到问题所在正想松口气时,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其他的变形方法,既强化了学生刚“生成”的不等号理解,又使学生对指数式、对数式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评价要有利于课堂气氛

当学生出错时,运用幽默的语言委婉地提醒比严肃地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当学生有出色的表现时,用夸张、有趣的语言来赞美,学生会欢欣鼓舞,兴趣倍增。当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时,教师幽默的评价,能使学生在笑声中有所思有所悟。因此,教师要利用机智、幽默的评价语言,创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案例3]《列代数式》一课教学片段。

师:天都峰山脚下温度为28℃,已知每升高100m,温度降低0.6℃,那么我们爬到山上300m处,温度应是多少?

(生纷纷举手)

生:不能算,爬山很热,我感觉温度升高了,升高多少度,无法计算。

(众生哄堂大笑,气氛活跃,学生议论纷纷。)

师:好,肯动脑筋,还联系了实际。但错了,谁能帮他算算?

(是“好”但“错”,这样的评价用语起什么作用?究竟是学生错了,还是老师错了?问的是“我们爬到山上300m处,温度是多少?”那么这里指的是山上的温度,还是人身上的温度?事实上,本题问的是山上300m处,山上的气温是多少度?)

师:好的。肯动脑筋,能用数学知识列算式去解决实际问题,有不同答案吗?(此时班上有不同见解的学生也不敢举手,认为老师用“好”已赞同了某学生的解法,似乎自己错了。看得出他们此时已迷惑不解。后在教师的不断诱导下,过了三四分钟,又有几个学生举手了。)

师:很好,非常好!那么如果上升x米又是多少?(问得突然,学生一时无法回答,冷场。)

师: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老师认为大家都很聪明,有独特的见解,这很好!

……

师:谁能用只含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偶数、奇数?

生:2n为偶数,2n+1为奇数。

师:很好,非常好!对的!(这“对的”,实际上是错了,若n=0.5,则2n还是偶数吗?)

本案例我们看到教师滥用“好”字。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涉及的观察、思考、推理等活动往往是他们所不能独自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关键时候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和鼓励。一般,教师可以用如下的评价语言,如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时,可通过“在这个情境中有哪些问题”、“谁先试试看,讲错了也没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通过“你真肯动脑筋”、“你的问题很有价值”、“你能注意到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了,了不起”等评价内容;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可通过“你的思路很清晰”、“你的评论富有哲理”等评价用语。

四教师要树立“发展”的学生观

在数学教学中要避免以得分高低作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的评价观无益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教师应更多地思考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明天的影响。

[案例4]学生××进入中学以来,虽然也想进步取得好成绩,但行动总是跟不上,上课走神,作业抄袭。孙老师通过家访,发现××家中条件十分优越,学习十分怕苦,在师生父母的交谈中××也下决心。开学一个月后,他上课比以前专心了,作业书写也有明显进步,孙老师正想找个机会表扬他,有一天在课堂小结时,许多同学发表了意见,最后,××举手说:“我今天知道了可以用多种方法解一道题。”同学们都为他这样一个低水平的小结大笑,而孙老师此时却为他的这句话而叫好。孙老师说:“这句话对其他同学来讲是不值得一提的,但对××来说很不容易,因他听课专注了。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看到××这学期的变化,作业非常整洁,正确率也很高。”说着,孙老师还展示了他的作业本。“开学时预习测试他得了87分,独立练习都在良好以上,他已经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开始行动啦!而且跑在了队伍的前面去了……”话还没说完,同学们一片掌声,××红着脸说:“谢谢大家,我会更加努力的”。

本案例让我们看到孙老师在教学评价上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课程标准指出,应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评价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加大平时成绩及课堂学习表现的比重,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由单纯扩大知识面或片面追求成绩转向追求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的教学评价观,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学习的动力。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