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对文学赏析的创新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浅析培养学生对文学赏析的创新思维

刘体丰夏晓峰高志远

武警警官学院

摘要:随着21世纪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我国急需大量创新性思维的人才,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是近年来一直在讨论的话题。创新能够推动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是一个民族长久不衰的保障。在所有学科中,对学生最具有创新性思维的是语文这门学科。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学科,同样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独立思考,会有自己的感情;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引发想象,会产生创新意识。本文浅析了在文学赏析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文学赏析;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中最高形式,对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要在古代文学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就要在古代文学学科教学内部进行创新。下面拟从文学作品的赏析及其文化蕴涵的发掘等方面对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宗旨:夯实基础,守正出新

中国文学史教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遵循什么宗旨?我认为应该是夯实基础,守正出新。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强调夯实基础,入门须正。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尊重传统、遵守规范并不矛盾,因为创新从来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在当今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大背景下,通过讲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中国文学演进过程中的相关具体事例,向学生说明继承与创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树立正确的中国文学史观乃至文明史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强调了解前沿,守正出新。创新的实现途径是考镜源流、品评得失。只有在了解学术史,遵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践,方能做到真正的推陈出新,而不致流于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当前学术界气氛活跃,成果众多,如果单纯为了追求更新知识而不加选择,一味向学生宣讲或灌输所谓“新观点”、“新理念”,忽视甚至放弃有关学术史和学术规范意识的培养,就会偏离“守正出新”的轨道,从而使所谓的创新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守正出新”,原本是目前大学普遍使用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的主编者袁行霈先生在主持编写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时提出的。他说,所谓“守正”,首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贯彻批判继承的精神,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是吸取已有的各种文学史的编写经验,吸收各方面新的研究成果,使这部书能够体现当前的研究水平[1]。所谓“出新”,就是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挖掘新的资料,采取新的视角,做出新的论断,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并把学生带到学术的前沿[2]。这里的“守正出新”,虽然是就教材编写而言的,但中国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实践,无疑应与该课程教材的编纂在精神上一致相通。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把“夯实基础,守正出新”作为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遵循的宗旨,既是专业教学的内在规定,也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传统语文教学普遍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他们的创新思维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读”,应该是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核心。在阅读中,学生可以“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对人生的感悟。

1.尝试性阅读

首先,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尝试性阅读,让学生自己拟定阅读目标和问题,主动在阅读中寻求答案。同时,让学生通过自问自答和边学边想的方式来激发创新欲望[2]。

2.探究性阅读

在阅读中,学与思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探究性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使他们养成探求真知的好习惯。此外,对于同一个问题,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丰富思维训练的方式。例如,可以通过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方式进行词语训练;可以通过变换句式的方式进行句子训练。

3.赏析性阅读

赏析性阅读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后,通过加强赏析性阅读的训练来扩宽学生创新思维的领域,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赏析性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思考的习惯。除了课内阅读外,还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例如,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互相交流读书的心得和体会。总之,尽可能让学生汲取更丰富的知识,养成自觉创新的习惯[3]。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续写故事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兴趣较浓、探究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尾,让他们根据故事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对故事展开新的联想。

2.变式作文

不同模式的作文训练,可以给学生较大的想象空间。对话、故事以及名言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进行创作。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捕捉灵感,进行不同模式的写作,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语

想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首先应当从学生对学习语文兴趣方面入手,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有趣的呈现方式,带动学生积极性,加大学生的学习投入力度,建立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到学习的趣味性。其次学习地点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带领学生在图书馆、文史博物馆、野外等地点学习实践,拓宽学生学习的多元化道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吴大顺.文学鉴赏文学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04):51-54.

[2]王筱霞.试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01):64-65.

[3]虞旦.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8):114+170.

作者简介:刘体丰(1998),男,汉族,山东汶上,武警警官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邮编610213。

第二第三作者:夏晓峰,高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