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

韩祖源

(蒙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蒙山546700)

【摘要】目的:查明2017年我县发生一起因地宴席聚餐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聚餐者、餐饮加工人员和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剩余食物、饮用水、病人和餐饮加工人员肛拭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现场调查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和卫生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引起病例50例。罹患率为11.36%,从现场采集的样品中,检出14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此次食源性疾病暴发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348-02

2017年8月26日我县黄村镇大化村多名村民因在大化一餐馆参加宴席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接报后,我中心对现场进行了调查处理和采样检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这是一起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1.疾病的发生经过

8月26日参与宴席440人在27日凌晨2时第一个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至8月28日3时共有50人出现类似病状。

2.临床表现及治疗

本次暴发的食源性疾病潜伏期最短13.5小时,最长38.5小时。临床表现以恶心、呕吐、发热、头痛、腹痛、腹泻为主。腹泻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最多达21次/天。病程1~5天,临床表现以轻症为主,有2例住院治疗病人,经抗炎及补液治疗后均逐渐好转,至9月1日所有50例病人全部好转,未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分布详见表1。

表1参加黄村镇大化村李XX喜宴50例病例临床症状体征分布

3.流行病学调查

(1)首发病例:黄XX,女,16岁,8月27日凌晨2时第一个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头痛等症状,当天凌晨4时到当地卫生室就诊,病情未见好转,于8月27日17时到黄村镇卫生院继续治疗,至8月28日病情已好转。

(2)三间分布:时间分布:8月27日凌晨2时出现第一例病例后,病例数逐渐增多,至8月27号8时—12时发病数出现高峰(14例),此后发病数开始下降,至8月28号3时以后无新发病例出现。发病时间中位数为8月27号10时(平均潜伏期为16.5小时),首发病例与末例病例时间的发病间隔时间为25小时。病例发病时间曲线详见图1。

人群分布:发病人群中男性30人,女性20人,病例年龄大多集中在18~55岁范围之间,最高84岁,最低12岁,病例主要集中在17点30分就餐的人群中共有49例。1例为中午12点30分就餐,14点30分就餐的客人未发现有病例报告。

空间分布:由于参加李XX宴席的客人一部份来自外地亲友追访不到,目前追访到的50例病例主要来自李XX家所在地大化开发区及周邻村屯。

4.标本采集

8月27日县疾控中心采样组对病例采集肛拭子16份,主家李XX打包回家的10份剩余菜品、酒水饮料3份及餐馆饮用水2份送实验室进行检测。

5.实验室检测

5.1材料

5.1.1实验菌株我中心2017年购自广东环凯的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CMCC(B)50071。

5.1.2培养基:亚硒酸盐煌绿增菌液(LSBG)、木糖赖氨酸胆酸盐琼脂平板(XLD),沙门氏菌显色平板(CAS),H相诱导软琼脂平板,沙门氏菌生化反应鉴定套装。以上增菌液及平板和生化鉴定管均避光10°以下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5.1.3试剂和仪器:血清有沙门氏菌分型诊断血清60种(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数显电热培养箱2台。

5.2方法

5.2.1爆发病例调查按照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中的定义和流行病学调查程序进行。

5.2.214株暴发菌株由我中心实验室使用宁波天润的沙门氏菌诊断血清作鉴定。玻片凝集属于直接抗原抗体反应的定性试验。根据抗原抗体产生凝集颗粒的程度进行分级。十: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细,背景浑浊不清;++: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粗实,背景浑浊;+++:反应过程快,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细而均匀,背景较清;井反应过程快,菌体抗原凝集颗粒粗实,背景清亮。

6.结果

6.1菌株来源

8月27日县疾控中心先后对病例、餐饮加工人员采集肛拭子16份,主家李XX打包回家的10份剩余菜品、酒水饮料3份及餐馆饮用水2份回家的剩余食品及饮用水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分离培养,结果见表2,发病者有明显的共同饮食暴露史,调查中未能获取太多的可疑污染食品,现场经环境消毒和处理剩余食物后,未见续发病例。

表2李XX喜宴采样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

注:检测项目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6.2菌株确认

我中心使用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诊断血清得出的结果如下:A+多价血清(++)、菌体抗原O4(+++)、Hi(+++)、Hl(++)生化反应如下:6份肛拭用XLD、显色平板接种,于36℃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XLD上为全部黑色菌落,显色平板上淡紫色菌落。三糖铁:斜面K,底层A,产气(+)、H2S(+)、赖氨酸脱酸酶(+)、PHI2尿素(-)、氰化钾(-)。动力(+)、靛基质(-)、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甲基红(+)、V-P(-)、枸橼酸盐(+)、木胶糖(+)、乌氨酸脱羧酶(+)。

7.调查结论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合《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判定该起事件为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依据为:

(1)50例病例有类似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疼等,症状较轻,病程较短,未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病例发病时间、潜伏期、分布和病程符合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

(2)在“红烧排骨”、“油豆腐酿”食品样品和2份水样中及多个病例肛拭子标本检出同一血清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3)发病人员均为参加李XX喜宴或食用喜宴打包剩菜者。50名病例有共同进食李XX喜宴食物史,未参加李XX喜宴或未食用喜宴打包剩菜的附近村民均未出现相同或相似症状。

8.讨论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鸡、鸭等家禽、家畜及其粪便中,以家禽家畜为特殊宿主,健康家禽、家畜中携带沙门氏菌率为2%~5%,病猪沙门氏菌检出率可达70%。此次从10份病人肛拭中、2份饮用水、2份食品中检出同一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提示出病源的同一性。我国各地均有沙门氏菌属感染流行,家禽、家畜为其自然宿主。病菌寄生于其肠道内,经粪便污染食物或水源而使人感染。人感染后成为带菌者。流行方式多为散发,但在集体食堂、托儿人群和宴席等聚餐活动,有时可引起暴发流行。由此可以推断此次事件很有可能是带菌者或猪、鸡、鸭等家禽、家畜粪便中的鼠伤寒沙门菌通过宴席加工场所污染了食品或是饮用水及食品加工用具和食物引起。

9.处理措施及建议

经疾控中心介入调查后,劝告村民及时治疗,不再食用宴席剩余的食物,环境和生活饮用水进行消毒,不喝生水和冷食后,未再出现续发病例。通过此次事件,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对农村自办宴席的监管。从原料的采购、加工环节、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及餐饮加工人员健康体检加强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国标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2]许学斌.一起沙门氏菌爆发的菌株鉴定和分子溯源研究.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004-9231(2009)12-05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