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五味”俱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五味”俱全

唐建峰

唐建峰(广东省清远连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清远513400)

摘要:《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利工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方式,使数学课堂具有“童趣味、生长味、生活味、资蕴味、分享味”,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和高效率,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课堂童趣味生长味生活味资蕴味分享味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3-047-02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和高效率。

一、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有“童趣味”。

有人认为数学是无味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一些童话故事情境、游戏情景、问题情景等,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好玩的,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flash动画: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并把问题贯穿于情境动画之中。精灵的孙悟空说:“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可爱的八戒听了不高兴,叫喊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也得给我。”悟空乐了,赶紧切了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为什么比你们吃得少呢?”动画播完后设疑:“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时,呆萌的动漫角色,一下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从新旧知识的矛盾中激发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又如:在教学“体积的认识”一课中,一位教师播放一首《乌鸦喝水》的儿歌,儿歌是用Flash制作的MTV,动画短片生动有趣,在音乐的伴奏下,一只乌鸦用嘴把小石头一颗一颗衔到瓶子中,瓶中的水面逐渐升高,乌鸦终于喝到了水。生动的画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出小石头占据了瓶底的空间,迫使水向上占据上面的空间,为学生学习理解体积的概念做好铺垫。看完动画后教师提问:“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就会积极地带着问题进入体积的学习和探索活动中。

二、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有“生长味”。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转化等方法实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动态地展示知识的转化形成过程,能够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数学思考方法,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教师借助课件展示:依次把圆动态的分割成4份,8份,16份,和32份相同的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由圆形切、割、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还清楚地看到圆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就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从而真正理解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除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摆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pide;2。我们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介绍其它的几种方法。方法一:把一个梯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方法三:把梯形切割成两块,一块是平行四边形,一块是三角形。方法四:把梯形的缺角补上,正好补成一个长方形,方法五:分别沿梯形两腰中点向下底作垂线,与腰、下底正好围成两个直角三角形,把这两个三角形分别按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180°角,使得原来的梯形被拼组成一个长方形。方法六:在梯形的一侧补上一个三角形,使整个图形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平移”“旋转”“翻折”“割”“补”等手段生动地把梯形公式形成“生长”的全过程直观生动的展示出来,使学生不仅真正理解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体会了数学的转化思想,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有“生活味”。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学起来就感到亲切、真实。

如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商场内琳琅满目的画面,创设情境带学生逛商店,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大家看到这些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学生很快就会答出:同一种,同一类东西都放在一起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又如教学“10的认识”时,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六一”儿童节举行套圈比赛的生动情景。规定每个小朋友只能投10个,10个圈分成套入和未套入两部分,各个小朋友活动中的不同情况呈现了10的各种组成情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上来,增加了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学生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四、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有“资蕴味”。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应当只有抽象的数字、符号、运算和图形,不应仅仅只是传授数学知识,还应当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使学生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增加学生数学的“资蕴味”,对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不断加深体会。

如在学习“数的整除”之后,运用微课向学生介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向学生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学习了“圆的周长”后介绍圆周率的发展史、祖冲之的故事。学习了“年月日”之后向学生介绍为什么4年一闰,而百年不闰的原因?为什么月份中七月大八月也大的典故。教师善于挖掘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文化,润浸学生的心灵,使数学课堂更加丰满。

五、巧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课堂有“分享味”。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探索性的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在学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个别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所有学生能共享学习成果,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如在教学“密铺”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那些图形能密铺,那些图形不能密铺。可以分组合作学习,把剪好的若干个彩色三角形、四边形、圆形、五边形、六边形在一张纸上拼一拼、摆一摆,(每个小组拼一种图形),然后利用希沃助手把拼好的作品上传到计算机。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评价,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都可以密铺,圆形、五边形不可以密铺。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能密铺、而圆形、五边形就不能密铺呢?学生在观察、思辨、争论中理解了拼接点是360°的角的图形才能密铺。又如教学“数学广角烙饼问题”烙一张饼要烙2面,烙一面要3分钟,一锅可以同时烙两张,烙3张饼需要多少分钟,怎样烙?学生会探究出3种方案,A方案:一张一张地烙,需要时间3×6=18(分钟)。B方案:先烙两张,再烙一张,需要时间3×4=12(分钟)。C方案:争取锅里每次都烙两个,先烙第一、第二张饼的正面,再烙第一张饼的反面和第三张饼的正面,最后烙第二张饼、第三张饼的反面,需要时间3×3=9(分钟)。三种方案仅靠语言表达是比较难理解的,这时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操作,用三张圆形卡纸表示三张饼,并写上正、反面,让学生在投影仪上操作,学生不但加深理解了自己的探究出的方法,同时也分享到其他同学的智慧。

信息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图、文、声、像等融为一体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工具,只要教师总能呈现“五味”俱全的数学大餐,定能创造出趣味横生、精彩无限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享受数学,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