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衔接理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语篇衔接理论

吴秋昱

◎吴秋昱(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5)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26-01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英语阅读的三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了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考试中的实际应用及重要作用。最后从语篇分析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大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衔接理论;语篇分析;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作为专业主干课程,阅读课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词汇量及熟悉语法知识。但目前大学英语学习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学生学习几年英语只掌握大纲要求词汇和语法并不能迅速理解文章大意。其主要原因是传统课堂教学重视辨认词义和解释难句等表层结构,忽视语篇分析和深层语义联系。因此,在以语篇分析为基础的阅读过程中,读者须结合语篇衔接理论对原文进行创造性补充并联系已有知识推测文章寓意,从而形成正确完整的认识。

一、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

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依赖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本文提出以下三种阅读教学模式。1.自上而下。以概念理论为基础,在阅读中读者根据已有句法语义知识对材料进行预测并在理解中证实和修正。该模式表明阅读活动实际是一种语言知识的实践或实现,背景知识比词汇问题更重要(EddieMoran,1989)。2.自下而上。以材料为信息输入,读者从字母单词的辨认开始不断进行信息组合完成阅读过程。阅读只是词语解码过程,从词、词组、句子解码到段落理解。3.交互补偿。结合以上两种模式,它主要强调背景知识、上下文预测和迅速捕捉关键信息来理解材料的重要性反映阅读过程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阅读材料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教学模式。

二、语篇衔接理论

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标志着衔接理论的创立。他认为语篇是一个语义单位而不是大于句子的语法单位,衔接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谋篇机制。衔接手段分为语法手段和词汇手段,其中语法层包括指称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层包含词汇衔接。指称指用代词等语法关系表示语义关系,有人称指称(第三人称代词)、指示指称(指示代词和定冠词)、比较指称(比较意义的词)和零式指称(被省略的指称词);替代指用词代替因前后语义连贯而需要的名词动词和句子;省略指篇章中小句或句子结构成分的缺省;连接指用连接语义关系的连接词副词或词组,有增补型、转折型、原因型和时间型连接。词汇衔接指语篇中部分词汇相互间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替代或共同出现,分为复现关系和同现关系。复现关系有原词复现,同义或近义词复现,上下义词复现和概括词复现;同现关系指词汇在语篇中共同出现的倾向性,有反义关系、互补关系、搭配关系等。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重要衔接手段,词汇是语篇基本要素并携带大部分信息,实现词汇衔接的各手段可运用于自下而上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三、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的应用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外在衔接手段和结构形式推导出句与句、段与段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达到对文章字面和深义理解,因此教师可在阅读课中对课文出现的衔接手段给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笔者由实际调查分析得出,语篇衔接理论对篇章阅读理解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5年2月教育部推行大学英语四级改革,题型发生较大变化。阅读增设了对篇章语境中词汇理解的测试题型—篇章词汇理解。面对该新题型,学生普遍失分严重而教师在教学中又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为详细了解考生在篇章词汇理解答题过程中运用语篇衔接理论的情况,笔者在某高校图书馆和自习室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均为曾参加过四级考试的大二学生共90名,其中英语专业36名非英语专业54名。因问卷填写无效9名学生被排除在外,实际学生人数81名。调查内容包括(1)考生关于篇章词汇理解题的答题情况(2)衔接理论在答题中的应用程度(3)衔接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重要作用。调查工具以问卷形式,由15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选出唯一选项。1-5题是篇章词汇理解答题,6-10是语篇衔接理论应用,11-15是衔接理论相关重要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应用Likert自评式5点评定法量表和Pearson相关系数。五个选项分别为:SA=很同意,A=同意,UD=一般,D=不同意,SD=很不同意。为计算方便本调查问题均从正面提出,每个问题最高分值5分总分75分。得分越高说明语篇衔接理论在篇章词汇理解中的应用程度越高。

Table:InvestigationofcollegeEnglishlearners’discoursecohesiontheoryinCET4

表格初步显示了语篇衔接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中的总体应用情况。约50%被试学生总分低于45,46%总分处于46-60,仅有不到4%总分高于60。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在篇章词汇理解题失分较多,对语篇衔接理论缺乏充分了解,并忽视其在大学阅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68%学生认为篇章词汇理解是四级最难做的阅读题型;82%认为它比传统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难度更大;45%不了解篇章中各段首尾句的重要性更不会通过这些句子推测文章主旨大意;71%做完题后没有把所选词填入文章以查看意义是否通顺,其中69%属于缺乏检查意识,31%由于缺乏时间。

由此可见,大多数考生在篇章词汇理解答题时会不加思考看到题就直接做,忽视开始浏览全文和结尾核对答案的步骤。其主要原因是思维上缺乏语篇理解的整体概念,解题过程中只靠分析词汇本身意义和句子内部结构选择答案,完全不考虑句际关系,语篇衔接与连贯和语境等因素,甚至在完成答题后连文章大意都不甚理解。由于篇章词汇理解提供的是不完整语言片段而传统阅读理解提供的是完整信息,考生选词填空时不仅要符合语法和惯用搭配还要联系上下文符合全文语义。因此,在阅读考试中充分运用语篇衔接理论来理解文章必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Brown,G.andG.Yule.DiscourseAnalysi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1—91.

【2】Halliday,M.A.K.,andR.Hasan.CohesioninEnglish[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1,33.

【3】范丽霞.语篇的衔接和阅读理解[J].外语教学,2003,65.

【4】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122—126.

【5】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12.

【6】王枫林.阅读理解与语篇分析[J].外语界,1994,(1):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