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对策分析

黄莉芳

黄莉芳(广西田东县印茶镇中心小学广西田东531500)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9)03-0162-01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等;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学生是单一、被动的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一、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教学目标是教师展开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指导依据,一个合理的教学目标对小学生的学习、知识掌握和教师的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有巨大的作用。如在进行笔算乘除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该节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点,会进行基本的乘除运算。此过程不能对学生有过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进行快速运算,这容易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紧张感,导致运算出错,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数学学习兴趣下降,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2]。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石,小学生的自身能力有限,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体现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进行某节应用题教学时,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上课时请每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受,使数学学习更加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使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还展现出了数学的独特魅力。

三、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的知识点都有一定的结构和统一的规定性,由于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欠缺,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就显得困难,因此,有些具有规定性的知识点,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以接受为主。如数字的运算规则和各种单位的规定等,要让学生采取接受学习,这样就帮学习“规避”了许多疑难问题,让学生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学习更多的其他类型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接受性教学并不是否定探究式教学,而是说教师要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四、合理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

小学一节课的时长一般为45分钟。课上的时间安排完全取决于教师,教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就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把握好教学节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如一般每节课都会进行旧知识的巩固,新知识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以及做练习题,这些环节的时间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在课堂上也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一旦课堂教学失去吸引力,小学生必定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的问题,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性实施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即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合理地把握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小学数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