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究学习为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以探究学习为特征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周玉英

周玉英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第二小学3325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基础知识与概念学习的初级阶段,并为初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刚接触专业而系统的学习,需要很好的引导才能让他们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在此时就要开始培养他们思考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学习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指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教学内容、学生兴趣点等方面,有目的地通过提出问题或者布置任务来创建情境,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而自主学习、积极探索,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答疑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自学、实践、交流、反思、归纳、总结等环节,自己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思维习惯,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吸收”知识。如何才能很好地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在小学数学授课中?下面我就从探究学习法的步奏入手,探讨在小学数学授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运用,希望能对数学教师的授课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在课堂上通过情境的创建,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所学知识,通过自学、实践、交流、反思、归纳、总结等环节,增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主动寻找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自省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共享能力、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等等。

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创建情境的时候都会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知识结构,找出学习重难点及各知识间的联系,设计出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问题或任务,不再浪费课堂时间在非重点内容上,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使得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更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通过互相的交流与亲身实践增强记忆,提高课堂和学习效率。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老师通过提出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查询有关的资料和收集可用信息,从过去的被动式接受变成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间接刺激了他们对知识的扩充需求,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潜能。在探索过程中有任何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主动交流与向老师求助,得到充足的信息,帮助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这种主动的学习热情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是不可能出现的。

4.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探究式教学法的引入势必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建立正确的教学观与师生观,抛开过去沉闷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对老师和学习有抵触,不再逼迫学生死学与做题,而是和学生像朋友一样交流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

二、“探究学习”教学法的应用步骤

1.创建情境,提出疑问。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学习内容、重难点、学生关注点等方面进行学案的设计。我们以《圆的认识》为例子,教师在授课前播放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图片,创建情境。老师引导大家:“可以看到生活中许多物体都是圆形的,看看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如杯子、橡皮、笔筒等等,提出假设:“圆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呢?”

2.提出假设,启发引导。提出假设:“首先我们要知道圆是怎么构造出来的”,通过圆规将圆画出来,对圆进一步了解。引导学生从圆规做图的方法与步骤进行思考,并试着对作出图形的特点与规律进行大胆的假设与验证。

3.自主探究,分组讨论。学生自己运用圆规进行作图,老师在过程中强化画圆的步骤,通过对圆心、半径的定义与字母表示的告知,进一步引导学生猜测圆心与半径的作用;之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直径的概念,通过如何确定圆心来引导学生对直径的定义及特点的猜测;最后,知道圆形成的各个关键因素与它们的特点后,提出问题:“如何在没有圆规或者圆形物体在的情况下画出一个圆?”引导学生去思考圆的不同画法,如自制圆规、电脑画图、正方形包络法等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圆的几何特性。

4.分析验证,总结归纳。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将自己在探索中的猜测与分析进行验证或提出疑问,通过小组内讨论,展现每个人的个性,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从而达到验证问题、分析问题、巩固知识、进行再学习的目的。最后将小组内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进行总结,将每个人的“小知识库”在小组其他成员的配合协作下获得“大知识库”,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每组的成果展示,老师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要综合考虑班级学生的能力与教学目的来进行情境的设计,如果任务太难的话,学生由于难以理解加上能力有限,会使探究毫无结果,很快产生挫败感,而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如果任务太简单,既浪费时间也没有任何意义,对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多少提升,失去了最终的目的。并且授课老师的指导也要合适,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降低主动性,也不能放任学生造成目标偏离。

参考文献

[1]付娜小学数学的探究学习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06,(06):10-20。

[2]索桂芳薛彦华,赵明录.新课程体系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09,(05):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