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李晓春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教育,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

德国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选任课教师的性格、态度不同几个班,然后给各班学生分配完全相同的工作。结果表明,任课教师性格急躁、感情冷峭、对学生严厉的,学生大多精神沮丧,相互倾轧,不能顺利地合作完成工作;而任课老师情感丰富,而又热爱学生的,学生都具有和睦相处、正直互助等品格。由此可见,教师的修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提高的业务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自己的教态,努力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说服学生。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他们要敢于对学习内容发表出与教师不相同的观点,大胆地呈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话语权却更多地掌握在老师手上,学生们疏于表达,已经习惯于当一个听众和记录员。要让学生的声音真正回到课堂中来,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表达自己。除了空间和鼓励,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放开胸怀,去接纳那些意料之外的声音,因为前面提到学生的个性、领悟力、情感是有差异的,所以课堂上的声音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正确、积极、正面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表达中会有错误的答案、负面的情绪,还有说不出话的尴尬。教师要把“尊重”放在课堂的首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学习《背影》这篇课文时,个别学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父亲的感情有别于其他同学,这时,教师不应该立即就去指责这样的情感是错误的,不妨先接受学生的情绪,表扬他诚恳地与大家分享独特的情感世界的做法,然后再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父亲态度转变的历程,请同学们学着作者去解读自己的父亲。当然,这样还有可能暂时不能改变那个学生对父亲的感情,但是等到多年之后,当他有了足够的生活经历时,他也许会发现这一课的学习在他心中有着磨灭不掉的影子。

3利用相关的知识点作适当的思想性引申

利用某些相关的知识点作适当的思想性引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比如我上《荷塘月色》时,明确地向学生提出,为写景而写景的作品是少有的,它们大都寄托着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朱自清描写荷塘与月色之美是表,而阐发他对现实不满和忧愁才是里。为加深学生对这一特殊心境的理解,就引导学生吟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的这首词的景色虽然静美,但情绪却是苦涩的;词的气氛虽宁静,但内心却极不平静———精忠报国一片心,却屡遭排挤、打击。可见,诗人半夜出游,哪里是在欣赏大自然的静谧呢?借景遣愁,以求解脱罢了。两位作者,一位古人,一位今人,其作品的风格又大相径庭,然而在他们的心弦里却共同缠绕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情感。《荷塘月色》在《西江月》的点化下,就这样迅速地将知、情、美融为一体,凝结成一种神圣的社会责任感。

4对写作背景和主要人物作介绍

教师在讲授某些课文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有必要对写作背景和主要人物作介绍,从中可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中课本有不少介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品质的文章。讲读这类课文,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联系他们为祖国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崇高品质进行教学。

如在讲授《个人和集体》一文时,我着重介绍刘少奇同志1939年7月8日在延安马列学院讲演后的反响,同时该文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从而使学生认清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弄清今后自己该怎样做。类似这样的文章,通过这样的背景介绍,激励了学生,同时也让他们懂得该怎样做人,怎样学习。

5在作文教学中推进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也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一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难免对学生的思想有所影响,作文无疑是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的一个窗口。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敢于把身边活生生的新鲜事物融入自己的习作之中,这就等于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为教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也为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知识面不同,写出来的作文也就参差不齐,教师在讲评时要进行综合评析,既要在写作技法上给以指导,又要在思想内容上给以启示。在讲评中坚持正面引导,对作文中表现出的健康向上的情感给予充分肯定,发扬光大;同时,要及时纠正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不健康情感,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6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育的延续和深入,也是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要联系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活动,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以及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他们的思想感情、品德修养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课外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名人名著,如《青春之歌》、《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举办诸如辩论赛、演讲赛、小品表演等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参与语文活动的热情,并从中寻找机会,激情励志,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是一门兼有思想性、文学性、社会性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中思想性的一面,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问题虽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语文教师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行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景泰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