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母语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3

农村小学母语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

穆香陆立玉

——以审美教育为例

穆香陆立玉江苏省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22006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认知、情感、意志)的全面发展。在农村小学通过母语审美教育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实施母语审美教育,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方面的提升、综合能力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二十一世纪,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成为新世纪人才的重要要求,这些要求也成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单就语文学科而言,母语教育责任重大,可以说,母语审美教育便肩负着这样的功能、使命和任务。基于这样的原因,本文以审美教育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小学母语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母语教育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影响

母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母语教育即本民族的语文教育,“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在一般情况下是本民族的标准语。”与别的语言学习不同,母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文化优势,它既赋予一个人一种文化,又赋予一个人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还赋予人们一种民族精神,它是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承的重要途径。广义的母语教育则是指通过母语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涵盖了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哲学、道德等的教育。本文中所探讨的母语教育即侧重其狭义概念。

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母语教育自然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母语,热爱母语,尤其要重视母语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母语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母语教育却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即以审美教育为例,对连云港地区农村小学母语教育的现状作一探讨。

一、农村小学母语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审美教育为例

1.语文老师审美教育的盲目性

在小学实习期间,笔者曾对农村小学母语教育的现状作过相关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母语教学中审美教育渗透充满期待,然而,教师在母语审美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却充满了盲目性,缺乏积极的构建和行为的自觉。调查中,有约72%的语文老师坦言没有仔细研究过教育部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而只是浅尝辄止地浏览过。如果没有新课标的指导,母语教学中所说的审美教育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其在母语教学中的落实也就更无从谈起了,只能是盲目操作,没有尺度和目的。

调查同样显示,只有约15%的语文老师经常在母语课堂使用音乐、投影、电影等多媒体手段或者运用美读、模仿、表演等教学形式来烘托教学气氛、创设教学情景、渲染教学环境。可以看出教师烘托教学气氛、创设教学情景、渲染教学环境的意识虽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是难于充分利用上述较为普遍的、具体的手段。同样,约有66%的学生认为教师没有或者很少在课外指导他们的审美阅读,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较为混乱,大部分集中在卡通、漫画、武侠、言情、玄幻等娱乐性读物和杂志上,或者不读书,真正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很少,仅占总百分数的七到八之间。这个数据也与教师问卷中得到的82%经常性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有出入,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在课外阅读指导上的沟通不利,这也是审美教育盲目性的表现。

2.母语教育教学的功利性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语文老师对目前他们的母语审美教育现状感到满意或者比较满意,而这一结果与学生满意度高达79%的对母语审美教育的呼声相违背,可以看出,语文老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在母语审美教育上难以深入,而学生则更是浅尝辄止。在学生卷中,约76%的老师给学生的课下母语作业类型是习题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应试教育沉重的影响力。单纯的习题,虽然重视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体现出了母语教育教学的功利性。在教师卷中,仅有23%的老师课下读文学类名著,有50%以上的语文老师在课下多数情况在参阅教辅资料。教师的两大责任——教书、育人,就目前而言,在他们身上二者并没有有机融合在一起,似乎教师也难于抉择,只能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3.学生审美的疲劳、空虚及个性缺失

基于上述两项不足,母语审美教育课题中的学生出现了审美疲劳、审美空虚和审美个性缺失等问题。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占50%以上的学生认为,上好一堂母语课最大的实际目的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而认为目的是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提高文学素养的学生不足33%;同样,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占70%的老师也觉得,从目前现状来看,当前母语教学最大目的是提高写作能力,或者能在母语考试中获得高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老师和学生在母语教育教学上,就增加知识、提高能力、甚至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情况上达成了共识,于是,与母语审美教育相关的一系列课堂环节和课下指导也变得极为形式化,这也就更好地解释了上述调查数据中小学生和老师数据出入的原因。其实,当前的母语审美教育,只是披着审美外衣的伪审美教育”,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这种“伪审美教育”,要么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兴趣调动不起来;要么学生如无头苍蝇盲目参与,面对教师的课堂教育找不到彼岸;要么学生的兴趣转移到一个缺乏审美教育指导的、远离审美因素的、世俗的彼岸。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变得审美疲劳、审美空虚,甚至导致审美个性的缺失。

从上述三方面来看,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现状形势严峻,真正母语审美教育的实施已经极为迫切,学生的学习生活急需审美教育的指导,教师审美教育的落实急需策略支持。

二、农村小学母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审美教育为例

对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我们可以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1.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的内在原因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育部《普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已将母语教育提高到了审美的高度。《标准》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要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从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来看,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极其重要,不可或缺。

(2)语文学科任务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学科不可回避新课标审美教育的这一任务。在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中,它关心的不是要不要去落实的问题,而是要做且要做好的问题。母语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其人文性内容是其他任何学科也无法比拟的。母语学科的人文性的本真即母语的艺术性,这也是母语学科向自身的回归,母语的艺术性就体现为“真、善、美”的统一,她是真善美的集合,因此,母语学科有很强的审美性,在母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母语审美教育,以拓展母语学科的内涵,发掘其内在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

(3)语文老师教育使命的要求。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的实施,也是语文老师使命的体现。母语审美能力的培养,实质是一种母语审美教育,而母语审美教育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审美能力的渗透。农村小学母语教学离不开审美教育,而审美教育的实施有赖于语文老师的审美化教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更好地教书育人是穷其一生的一个话题,教书具有育人的教育功能,教书育人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语文老师不但要教好自己的学科,更要通过教授学科知识来教育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协调发展。不但在“知识与能力”上让学生有所得,更要让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促进其终生的发展。然而,从长远看,后者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母语教学中不断贯彻审美教育的使命,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4)农村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小学生在农村小学阶段己经积累了一定的独立生活经历和经验,身心发展进一步成熟,特别是心理结构趋于完善,有了较强的辨别是非美丑能力、探索能力和辩证思维。随着他们思想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基于自己阅历的社会和人生的体悟也更为深刻了,这就为他们更高级的心理发展需求做了准备。基于高年级段学生认识能力的储备,在进入青春期后,农村小学生自我完善、寻求人生价值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对审美的认识较以往也更为明确和深刻,尤其是对审美活动的批评意识日益显露,其思维活动意识逐渐由原来的主观冲动向客观理性的分析转化。可以说,审美活动对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需要,这标志着他们审美意识活动的自觉。

2.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的外在原因

从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审美教育也势在必行。

首先,审美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母语教育的自身规律的体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着眼于人的发展,而未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成为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志,这也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母语学科而言,母语审美教育责任重大。

其次,审美教育有着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审美是社会和谐的文化基础和主要维度,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促进社会和谐,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美育对人的“化性”即陶冶人心实现的。要真正实现审美教育的塑造心性、培养审美的人的巨大功能,就必须要母语审美教育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实现这一审美教育的社会功能。

最后,母语审美教育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及教育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教育与国际接轨,不但要求在教育的硬件条件上要提上来,更是在软件条件上与国际接轨。我国在情感教育方面向来较为缺失,母语审美教育将有利于弥补这一缺失的不足,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一条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也深刻分析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指出了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工作方针、重大举措和总体任务,作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实施和推进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从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现状来看,虽然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已经有了很大改观,但仍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突出表现在语文老师审美教育的盲目性,母语教育教学的功利性,“伪审美教育”之下学生的审美疲劳、审美空虚和审美个性缺失等问题。这些都呼唤着真正的母语审美教育的到来,呼唤着行之有效的母语审美教育策略的提出和落实。

三、完善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如何解决农村小学母语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从母语教学的必要环节、突出特点、美的元素在母语学习生活中的广泛性、母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能力培养等众多因素来看,可以从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语言品味、作文教学等四方面来解决母语教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学习者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来实现自身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创设情境在学习中至关重要。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言语描绘或其他各种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感、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并在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识,调动各种生活体验,拓展创新思维。情景创设在现代母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就母语审美教育而言,语文老师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选文文体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其心理特征,自觉地调动一系列审美因素,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创设多元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引发情感的共鸣,获得审美体验。可以说审美情境创设适用于母语教学的包括起始到结束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阶段,并通过各种有效形式表现出来。

其次,通过问题设置也可有效解决母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课标对母语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推动着母语教学改革继续推进。那么,相应的在母语教学中,问题设置也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开放性、探索性,问题答案指向有概括性的、新颖性的可探索领域;第二,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连贯性,有必要的追问,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当然,作为农村小学母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作文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母语教育教学不能忽视作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价值。如果说,上述三项策略主要是从母语阅读教学的角度提出什么是具体的审美教育策略,那么,“写作指导”策略则更倾向于农村小学母语教学中实际的写作实践训练,旨在指导作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之,母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不仅关乎到学生语文技能的加强,更关乎一代代人生命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全面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朱光潜谈美[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9。

[3]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5]史大明语文教学案例选评[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