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3

浅谈中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开展

汪天凤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雅居乐玉湖幼儿园汪天凤

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积极创设活动区,引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从中获得主动发展,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不少指导上的困惑,主要表现在:1、投放的材料,如何及时顺应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2、孩子多时,教师指导如何支持孩子个性需要和发展?3、不知如何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活动,缺乏相应的指导策略。这几个难题影响了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得本该发生的教育过程被失落,“区角”成为孩子们打发时间的地方。因此,我们进行中班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针对难点、结合实际,探索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策略,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教育活动(或者说是课程)的重要形式,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一、活动情况

美工区活动内容:我来教你来学投放材料:幼儿共同收集制作的有关材料教师:今天,乐乐带来了一个她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乐乐小朋友说:“你们看,这是我在家里折的小鱼!“那你教我们好不好呢?”阚浩天小朋友问,乐乐“好呀,你们每个人要找一张正方形的纸……”小朋友们开始学习折小鱼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让幼儿进行互动学习

语言区活动内容:讲述录音投放材料:录音机欧阳正林小朋友正在私密区里对着录音机自编故事。不介入,用听磁带的方法了解幼儿讲述情况

动手区活动内容:使用筷子提供材料:练习区——筷子、各种小动物的模型、各种食物模型;比赛区——筷子玻璃珠、篮子、计时钟、统计表、规则标志等比赛区中,幼儿正进行夹珠子比赛。其中“裁判”正认真数着秒针移动的圈数,控制比赛时间……突然,黄澜小朋友拿着小动物食物的盘子跑过来说:“我们用它来比赛吧!”小朋友们着急地说:“不行,这里有标记,比赛只能用珠子!”

黄澜小朋友站在一旁生气……教师立刻明白黄澜小朋友一定还不会夹珠子,便把她带到练习区,鼓励她和小朋友们比赛给小动物喂食物,利用标志进行隐形指导;发现幼儿的困难,及时介入

科学区活动内容——观察“小蝌蚪”投放材料:装有小蝌蚪的盆子钟晓华小朋友来到自然角大叫起来:“快来看,小蝌蚪长出前腿了。”几个小朋友围了过去,你拥我挤地寻找长出前腿的小蝌蚪。教师问:“怎样才能让大家看清楚、数清楚长前腿的小蝌蚪呢?”“在它们的身上挂个牌子”,“不好、这样小蝌蚪很辛苦,给小蝌蚪涂上颜色”,“那不是一下子就掉颜色了吗?”,教师:“那怎么办呢?”妞妞小声地说:“可不可以把它们分开放?”教师接着问:“怎么分开呢?”“把长前腿的小蝌蚪放到另外一个盆子里养。”妞妞小心地回答。教师:“小朋友们,这个方法怎么样?”幼儿们都点头说好。于是,小朋友们开始寻找装蝌蚪的工具和盆子……直接介入,以问题促进幼儿不断探究

自由区活动内容:棋类游戏投放材料:幼儿自带各种棋类玩具幼儿自由结伴,带着草席到自己喜欢的角落玩起了五子棋、飞行棋、斗兽棋……这时,有两个小朋友吵了起来,教师注意倾听他们的话语,认为他们还无法形成对游戏规则的共识,便走了过去幼儿发生纠纷时介入

整个实录展现的是孩子们在一次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教师对教育行为的较好把握,为幼儿完成学习过程提供了条件。

二、研究结果——灵活调控活动过程中的环境材料、开放性的教师指导配合多样的记录,将大大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以环境材料为媒体,将教师的指导转化为幼儿的积极行为。

1、层次性策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

动手区——“使用筷子”的创设,从情感体验入手,根据幼儿原有水平的差异,在材料中予以区分:对初学使用过筷子的幼儿,我们创设了练习区——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尝试夹方形或有棱角的“食物”,帮助幼儿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帮助小动物喂食的乐趣;对已有使用过筷子经验的幼儿,我们创设了比赛区——夹珠子比赛,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每人十粒珠子、两个小碗、一双筷子,墙上还有他们夹珠子的数量记录表、名次统计表。以这种方式使材料和形式具有挑战性,幼儿在比赛中,既体验成功的喜悦,又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2、阶段性策略,满足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实录中的语言区:讲述录音,是为欧阳正林小朋友专门创设的。活动目标是帮助相对胆大的欧阳正林首先在同伴面前讲故事。而到了后来,当小朋友们逐渐对操作录音机产生了兴趣时,我们把“讲述录音”发展成“新闻播报”活动,并根据“能细心观察周围事物”这一近期目标,提升了录音机的功能,让幼儿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以新闻的形式记录在录音机里并定时播放……不同的阶段运用的不同策略,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感受着周围事物变化。

3、多样性策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动手区——夹珠子比赛中,幼儿不仅活动了肌肉,而且在比赛的点数、记录、比较多少、统计名次中,感知了10以内数量的关系,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我们感受到,将目标、材料、形式进行的有效结合能充分地挖掘材料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动手区的活动:我们引导幼儿将积木分类摆放,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收放玩具的习惯。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在不断地整理积木的过程中,发现不少问题:(1)整齐但不便于取放(2)三角形的积木不好整理(3)怎样让大家都遵守一种摆放方法。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了与同伴合作、感知了图形间量的不同及组合变化、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促进了幼儿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教师开放式指导,满足幼儿不断尝试、探索的需要

1、观察先行,教师的介入要适时

适时指何时介入。从实录和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1)当幼儿的行为希望得到成人认可时要介入,例:美工区中雅雅小朋友的作品展示;(2)当幼儿有求助需求时要介入;(3)当幼儿发生困难时要介入,例:动手区中汤子乐小朋友的提议被小朋友们否定时;(4)发生纠纷、活动有停顿时,例如:自由区中棋类游戏时幼儿的争执,面对新玩具无所适从时等,教师都应该找准时给予以介入。

2、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观察区——小蝌蚪,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问题对幼儿学习的推进:当一位小朋友发现小蝌蚪长出前腿时,教师立刻意识到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但教师没有直接让幼儿数长出前腿的蝌蚪数量,而是问:“怎样才能让大家看清楚、数清楚长前腿的小蝌蚪呢?”让

幼儿在讨论中寻找合适的分类方法——寻找装蝌蚪的工具和盆子,也渗透进了环保意识。

3、利用同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

在活动中,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团队精神。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先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与此同时,还发展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相互协调节,共同完成一项“工作”。作为教师,若能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甚至向幼儿学习,将自己置于幼儿的伙伴地位,而不是居高临下,那么实录中美工区——我来教你来学、自由区——棋类游戏中那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探究、积极表达创造的美好情景将自然呈现。我们也看到,由于自由区追踪了幼儿的兴趣,体现了中班幼儿开始与同伴合作学习的特点,成为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区角活动。

三、活动区的开展,需要提供充足的时间

幼儿的探索是一个连续的活动,当孩子们正兴致勃勃的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与创造性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因为时间到了而打断孩子们的操作活动,这样不仅打断了孩子们的活动,更重要的是打断了孩子们的思维,打断了孩子们的兴趣。因此我们将除集中教育活动、进餐、午休、户外活动以外的时间都交给幼儿自由选择区域活动,占幼儿一天在园活动时间的一半以上。

有了充足的活动时间,我们为幼儿准备的空间、材料才能发生教育作用;有了充足的活动时间,才能使幼儿尽可能暴露自己的发展水平并有时间尝试自己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充足的活动时间才有利于教师有目的的及细致的观察幼儿、倾听他们的谈话、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及计划,适宜的投放操作材料,同时给予适宜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鼓励其个性发展。记得我班的陈景欢小朋友,我原以为他根本就不会唱歌、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不爱表现、胆小。开放活动区后他最喜欢去的是表演区,可就是不参与活动只是观看。一次在听其他幼儿演唱“小苹果”时,他情不自禁的跟着唱起来,我仔细观察听他唱歌,发现他嗓音好听极了,音准很好。在以往的集中教育活动过程中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差点埋没了他的才华。抓住机会,于是我煽动区域内的其他幼儿一起鼓掌邀请他演唱一遍。奇迹出现了,他拿起“麦克风”投入的演唱“小苹果”还摆了各种造型,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后来的日子里经常第一个拿起“麦克风”,投入的演唱“小苹果”、“爸爸去哪”等流行音乐、,还不时的在舞台上走秀,摆造型。简直换了一个人,家长很是惊讶,一向胆小的他,现在很乐意当众表现,做起事情也变得积极主动。这就是充足时间下的幼儿自选游戏的价值所在吧!

四、开展活动区,培养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

中班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对规则感兴趣,活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表现出爱玩会玩等特征。而活动区的设置既满足他们活泼好动、积极主动的特征,又能帮助他们在活动区域中体验规则,满足他们爱玩会玩的心理需求。

活动区的规则包括一般性规则和游戏本身的规则。一般性规则是为保证游戏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行为上的要求、限制,如图书区,学期初投放了崭新的“走迷宫”,正好满足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一时间,图书区被挤得水泄不通,图书也被抢的惨不忍睹。经过和幼儿的讨论,我们制定了入区规则,每张床头粘贴数字卡,幼儿入区时拿着数字卡对号入座,就像到电影院看电影一样。没有数字卡的幼儿不得入内,而且要保证安静,不大声说话,不随意乱窜,影响别人。这样一来幼儿又能安静自由的阅读,同时还懂得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游戏本身得规则是指游戏本身的玩法或材料操作的方法、程序等。如:精细区内投放的各种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的卡片或小插塑、操作时必须遵循有规律的排放。棋类区、操作时必须遵循各种类型棋子的玩法,我们自制的“文明小卫士”跳棋,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自己制定各种文明行为,跳棋到达此地的幼儿可以奖励多走几步,或得到意外的小礼物;相反如果到达的是不文明行为的图示,则要后退几步,或者得到一个小小的惩罚。

通过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真正内化了规则、体验了规则,使幼儿能真正理解并主动遵守规则。

五、教师适时指导,提升活动区的价值

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阻碍活动的顺利进行。面对幼儿的困难,我们应及时抓住这一教育契机,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及时进行针对性指导。使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1、活动目标不明确时教师的指导:

幼儿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活动区,但由于活动目标不明确,常表现出无所事事的样子,针对这样的幼儿我们可以以支持者的身份询问、引导、或约他一起观看区域内其他幼儿的表现,进而帮助他明确自己的活动目的,按照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与材料进行互动,运用材料进行探索发现,激发其学习动力,使其主动性得到发挥,进而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落实。

2、未遵循游戏规则时教师的指导:

如果是教师告诉幼儿的,他可能不理解,不会玩,但如果规则是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后,自己设计的,就会清楚规则的来历和具体方法,游戏的主动性就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规则的建立不是教师一味的提要求,幼儿被迫接受,当幼儿未遵循游戏规则时我们要以游戏角色身份,采取建议、评价等方式影响带动幼儿的游戏。

3、不会正确使用工具时教师的指导:

区域活动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各种不同的工具,如毛笔、水粉笔、天平、放大镜、望花筒等,每种工具都有不同的使用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幼儿使用情况。遇到较复杂的工具,我们可以以幼儿游戏伙伴的身份介入,演示操作过程,从而帮助幼儿对工具的使用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提高幼儿游戏的水平。

必要时教师选择机会及时的进行引导。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着、合作者、引导着”的观念。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等进行指导,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区域。例如在中班的科探区内,幼儿摆弄电动玩具,拆装电池的过程中,有时电池装反了,电动玩具不会动了。教师不要急着去指出错误之处,而是让幼儿自己去观察一下,装电池的标记,然后让幼儿再次进行探索活动,发现其中的秘密之处。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让幼儿自己进行充分的自我探索。

总之,区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活动。且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不要在教师的强制规定中进行游戏。这样就失去了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区域活动的创新,为幼儿创设更好的物质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来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激励幼儿动手的愿望,养成动手的习惯,掌握动手的技能,体验动手的收获,力求让每项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锲机,让每一个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