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边读边想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1

小学生语文边读边想习惯的培养

仲玉霞

仲玉霞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中堡小学730299

圣人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是一句名贯古今的教育名言。《课标》中规定“让学生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充分告诉了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他还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他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理应是一个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也是一个边读边想的过程。那就让很多教师在想:边读边想很重要,那我们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该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做到边读边想,而且想的内容丰富、见解深刻?

我想,让初中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应从以下问题入手:

一、想什么。这个问题主要解决的是想哪些内容、朝哪些方面想、思考为何而想。只有学生知道了“想什么”,那个使学生感到漫无天际的“想”才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因此,笔者认为边读边想中的“想”应包括:读文章时能提出自己的问题;产生联想和想象画面;对句子进行理解及品味;怎样才能读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探究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和技巧;感受文章表达的情趣;理解文章层次以及揣摩文章的篇章构思;感悟文章的文学意境;了解人物形象;懂得做人之道;学文对我们终身发展有何意义等。

二、怎么想。这就要求教师应教给学生“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有了这些方法策略,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的“想”就变得可操作、可实现了。古人说“顺藤摸瓜”,学习亦如此,我们必须找到“怎么想”的这条“藤”:抓关键字、词、句;结合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知识体验;换近义词,看是否合理,体会表达的不同效果;由问题引入,结合问题想本文是否有答案;结合全文,看词句出现了几次、有何变化或发展,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断章取义地去理解;文章有什么样的独特表达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加强认识等。有了这些看得见的“藤”,我们才会找到硕大的“瓜”。

三、想得怎样。这一问关系到学生思维的发展、兴趣的延续、学习的深入。学生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为目的,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以积极的鼓励语言使之产生兴趣。切忌急于求成,应该边实践边指导,边指导边改进,边改进边提高,最终让学生养成习惯。那时,读一篇课文可能想得非常多,因此我们让学生圈圈画画或做旁批,时间紧可以写关键词。同时找时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读书时所想;或抽时间整理读书感受,写写读后感、书评等。也可以打开网络看看其他人的读书感受,集思广益,开阔眼界,打开思路,进一步促进学生想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读一遍书才有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感悟,既学到了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又对文本有了创新的理解。唯独这样,才能很好地践行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边读边想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探究课文,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个人感悟等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多指导,使之形成习惯,达到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真正地让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