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以学生为主体,寓教于乐

黄和永

黄和永江西省峡江县水边中学331409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一、以真实情境吸引学生,先声夺人,使学生始终在老师的掌控之下。

情境创设符合新课程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故在生物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动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恰到好处地着些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境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可操作性,活动中就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以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课前收集大量的科技录像片,如转基因产品、克隆羊、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但是情境创设一定要符合课题的主题内容,既要有始有终又要适度,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实效性,模式要丰富多彩,既要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去挖掘,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若你都能别出心裁且恰如其分地创设跟该堂课有关的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你牢牢地吸引住,乃至整堂课都在你的掌控之下。

二、巧妙“布局”,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中完成。

初中生物课堂活动教学旨在让学生生动活泼、愉快学习,德、智、体协调发展。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以下几类活动:

1.游戏类。

人们对喜欢的东西学得最快,而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能用全部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游戏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其思维和情感需求得到和谐发展,还能增强师生情感(也算是一种亲生教育吧)。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我们采用了人体骨骼拼图、消化系统拼图,还有编制食物网、跟我做生态地球、猫和老鼠、听声音比赛等等。通过各种活动,变具体为抽象,寓知识于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充分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人人动手、个个动脑,个个动起来。每次教师走进教室,学生就会上前追问:今天做什么游戏?就像染上了毒瘾,个个都有满足不了的欲望。我们的游戏种类丰富多彩,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营销员与亚健康顾客”的游戏活动,指定一部分学生扮演推销营养品的营销员,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该活动有两种形式:一是顾客先说出自己的一些不良症状,营销员就给他推销补钙或补铁等相应的营养品;另一种方式是,营销员说出缺钙缺锌等不良反应,然后由顾客自选营养品。通过营销员与亚健康顾客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2.制作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俗话说“心灵手巧”,训练手就是训练脑,“十指连心”的手巧才会促进心灵。在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耳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还有环境污染课件、手抄报等等,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了《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提高环境意识。首先,老师通过展示各种各样的生态球图片和自制生态球,吸引学生兴趣,再利用FLASH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瓶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制做生态球,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习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3.设计与创作类。

我们开展了生物园设计、宠物条件反射建立设计、新的动物运动方式设计与制作、动物通讯方式探究方案设计、营养食谱设计……此外还有调查、分析讨论等等。以上的各种活动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总之,中学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之中。知识永远是一条河流,它在不断地演变、充实和发展。在帮助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帮助其学习和获得镌刻在其中的情意、态度和认知能力。这些仅靠接受和记忆学习都是不能获得的,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才能使学习成为人的生活有机的一部分。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真正学得轻松、乐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