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诵读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2

加强诵读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李利胜

河北省广宗县大平台中心小学:李利胜

摘要: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很好的积累方法,我格外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因为我发现大多数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语感普遍都挺好的,所写的文章语言通顺、流畅。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非常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诵读能力

在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问题上,固然应该重视各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方法或技巧。但是,如果忽视了朗读背诵对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作用,那也是极不明智的。朗读背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学生在读与背的同时,也受文章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及文学素养,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语感能力

首先必须了解语感的特点、本质和形成过程。语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经过理智思考和逻辑判断,在一读一听之际就能深刻地理解语言,深切地体味语言,似乎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从不经思考和逻辑判断看,语感是一种直觉,是感性的;从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深切体味看,语感又是理性的。所以语感的本质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为什么感性和理性能够统一在一起呢?这与语感的形成过程有关。语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训练,在此过程中,包含着对语言文字无数次的分析、比较和揣摩,包含着千百次的重复。这种千百次的重复,就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系统,所以以后只要有一定的语言信号刺激,就会立刻作出判断,表面看来似乎是不加思索,其实是早有理智思考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感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理解,二是重复。理解是前提,重复是关键。所以,朗读背诵,就是我们培养语感的最好的办法。

二、剖析结构,促进记忆

每一篇文章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都是精心构思的。特别是小学课本中的课文,大多出于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考虑,具有明显的写作特点。或采用先总后分形式,或采用先分后总的方法,也有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课文的写作特点,挖掘作者是围绕一条什么样的主线,在理清文章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不少课文为了使上下文联系更加紧密,作者根据前后文主要内容,精心设计过渡句,巧妙的把上下文衔接起来。指导背诵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过渡句,在理解记忆前段内容基础上,依据过渡句,是顺藤摸瓜,记忆后边课文的内容。充分利用课文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也是记忆课文的一个极好方法。不少课文利用排比句描述事物。如“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整齐,气势恢宏,融会贯通,一气呵成。还有的课文运用了一些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使枯燥的描述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学生理解后必然印象深刻,从而利于学生记忆。如小语第六册《荷花》一文,在分析第二段时,抓住总述过渡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自然而然由前文描写荷叶转入欣赏荷花,而荷花的三种形态紧随其后,以三个并列句式呈现出来,指导学生背诵时,充分利用其结构特点和思路孕状,体会句子间联系,以实现由读到背的自然过渡。

三、拓展思维

朗读背诵还能拓展思维的广度,诱导学生充分发挥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想象等心理功能,达到对语言对象的深刻的理解与感受,把握诗心、文眼。反复诵吟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会觉得“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实是诗人的神来之笔。我们在熟练背诵后,想象空间活跃有余,形象感受到茅檐主人净洁爱美,门前两山一水也有情谊: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门前青山也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通过朗读背诵大量的诗文佳句,大脑里便逐渐贮满了很多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可以触发出种种思维形象,所以说拓展了思维。这也有助于“写”。名作家之所以文思泉涌,下笔随游与其背诵积累分不开。不读不背者,不可能有丰富的语言,一定思虑堵塞,文辞艰涩,语不成文。

四、对待不同学生,宽严尺度应该不同。

1、对待记忆力强的优生,凡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必须篇篇过关。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记叙文片段,尽管不要求背诵,我也要安排他们去背。多背一些好文章,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也可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古诗,我不仅要求他们能熟练地背诵,而且要求他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境。对于记忆力好的优生来说,他们很轻松地就能做到这些。个别优生还能做到整篇背诵,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其次,对记忆力较强的中等生,要求比优生稍宽松。因为他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上规定的背诵篇目。尽管他们同样有一种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但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课文上。这样,中等生背诵的积极性、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3、再次,对记忆力较差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宽松。像这样的学生,一个班里只有极少数几个人。具体做法是,我叫他们照着课文读一遍,然后,我提上句,让他们回答下句。有时,我以填空的形式,我读某一句,让他们指出其中我未读出的重要词语或关联词语。这样把尺度一放宽,他们也就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压力,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背诵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五、重点词语,帮助记忆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词语是句子的基本元素。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学生如果记住了重点词语,即可联想到句意,由词忆句,再由句意延伸到前后句,实现由句忆段,从而把握文章中心,领会文章主要内容,达到背诵整篇课文的目的。如《学棋》一文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首先要学生明确这一段是写两个学生学棋时不同的表现,既然是写两个学生,就让学生抓住一个……,另一个……记忆,根据两个学生在学棋时的不同动作,就让学生把听、看、问、飞、射、拉等几个词语划下来,记住其先后顺序,使学生对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学棋人的言行,栩栩如生的印入脑海,促进大脑记忆,便于背诵。

总之,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手段,发挥小学生背诵、学习潜能,既不失对小学生背功的培养,也不失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教师,把握好了背诵课文的宽严尺度,懂得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就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背诵、学习积极性,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