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周黎君

(资中县水南镇实验学校资中64120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将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重塑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将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在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平直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的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的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数学领域的卓越成绩,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科学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应到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垮了。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到他们的求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我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在这件多媒体教室里上课吗?学生当然会说“喜欢”,我接着问,这间教室里到底有哪些物体吸引着你呢?这使学生就会展开讨论,说出很多物体。老师在问:“你们比较一下使这间教室大海是你的卧室大?”。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教室大。然后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间教室有多大?比你的卧室大多少?”。一问接着一问,拉进了本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数学思想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总称。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与形成的规律性的指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数学,因而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行的教材党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应当挖掘数学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教学思想方法的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讲面积的含义时,这是一个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难的内容,学生的思维从一维向二维过渡,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物体来理解。因此,采用学生熟悉的物体(文具盒、数学书、课桌)和课件演示土星的表面,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把学生放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突破与发展。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品质的优良与否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既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平面图形的面积之以缓解,当用观察法判断出圆的面积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最小后,再来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这时,同学们答案不一致了,用观察法比较不出,老师便问;“你还有什么好方法来进行比较吗?”。此时的学生便会开动脑筋,提出“重叠法”。当课件演示两个图形重叠后,还是不能进行比较,看不出谁大谁小。学生为难了。老师便让大家讨论,最后得出“剪拼法”,解决了这个难题。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四、应用能力的提高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只是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有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例子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家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他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艺,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学具中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他的边长是多少,从而引出1平方厘米的含义。然后再摸一摸,充分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让学生建立起1平方厘米的表象。特别是在教学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时,让学生说出什么叫1平方米,比划1米有多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大约有多大。再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纸,学生充分感知了1平方米的大小。为了跟深层次的加深他们对1平方米的表象,我还设计了让他们站在这张1平方米大小的纸上,数一数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小朋友。这样,学生对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理解就更透彻,可以表示比较大一点的物体的面积。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息、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比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又结合了教学内容的“闯关练习”。特别是第三管我设计了帮小马虎修改日记,当一回小老师,学生当时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通过修改日记这一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也能根据实际认真想想改用那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在以后遇到选择面积单位时,他们便会先去想一想那个物体大约有多大,再来选择改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这一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掌握了所学知识,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创设运用教学情境这种手段,可使学生在探究的可取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技法,可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学习、探索知识中;可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可使学生真正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真正变“学会了”为“会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