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文本内涵,深化小说教学——“唤醒教育”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5
/ 2

洞悉文本内涵,深化小说教学——“唤醒教育”在初中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吴倩

广东省吴川市塘尾中学524557

摘要:“唤醒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小说教学的内在要求。小说文本中蕴含着大量的“可唤醒因子”,需要教师在小说教学中有意识地洞悉文本内涵,运用“唤醒教育”将这些可利用的“因子”激活,进而深化小说教学。

关键词:文本内涵小说教学唤醒深化

“唤醒教育”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中学小说教学的内在要求。小说中蕴含着大量的“可唤醒因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洞悉文本内涵,运用“唤醒教育”将这些可利用的“因子”激活,进而深化小说教学。具体来说,在中学小说教学中实施“唤醒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渗透文本知识,唤醒求知欲望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人类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的责任,同时也具有传承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而小说教学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渗透了人类传统文化精神。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中学教材中所选取的小说,更是古今中外优秀名家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汇聚了千百年来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经验,是文化的积淀,更是智慧的结晶。小说教学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教会学生从这些优秀作品中学习知识、汲取文化的过程。例如:《故乡》中的闰土,在现实生活中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却求助于虚幻中的“神”,所以在拣择“我和母亲”未搬走的东西时,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说明“敬神”已刻烙在闰土的心灵深处。想借助神力来改变现状的愚昧性愚弄着闰土,也愚弄着鲁镇的其他劳苦大众。作者通过对大量民俗陋习的描写,为我们揭示出民俗陋习背后积淀的陈腐思想,深入剖析几千年封建文化在国民心中积淀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心理结构,显示了“国民的劣根”,“引起疗救注意”。认识封建陋习——神,对人的侵害,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唤醒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使观念得到更新,精神人格得到塑造。

由此可见,小说作品并非单一的语言文字的堆积或人物与情节的组合,而是人类文化传播与传承的纽带。以小说中丰富的文化内容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诱发情感体验,唤醒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是人之为人的内在需求。我们不仅存在于世界中,还能意识到自己是存在着的,甚至能够探寻自己存在的方式和意义,这正是因为我们有生命意识。一个人只有正视自己的生命,才能永无休止地认知、思考、探索、创造,才能不遗余力地追求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如《热爱生命》是一出“残酷的求生悲剧”。淘金人独自一人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苍茫荒野之中,面临着种种考验:严寒、孤独、伤痛、缺粮,还要和一匹饿狼进行搏斗。这其中既有死的恐惧,也有生的渴望。在矛盾交织的复杂心理中,本我、自我、超我相互冲突。“……害怕在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之前,他已经被凶残地摧毁了”,他受了重伤,没有粮食,还要和饿狼搏斗,恐慌、沮丧、害怕等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人无意识的本能体现。但与此同时,他的自我不断出来调节,他不肯放弃生命。生存下去的强烈渴望让他产生了毅力及与狼斗下去的勇气。尽管生命垂危,还是尽量让自己能镇静,理性地思考。最终,自我压倒本我。教师通过这样的诱发,学生就能深入领悟到:“人”在面临困境时毅力的重要性,进而珍爱自己及他人的生命。

由此可见,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对小说的解读,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三、培养探究精神,唤醒创新潜能

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斯普朗格把“唤醒”引入教育学,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人接受死知识,而在于使人通过对文化知识的摄入,引导学习者打开知识视野,实现个体的发展,超越自我,达到人生的新境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作品,值得探究的问题有很多。比如:丰富的文学题材、独特的写作视角、复杂的人物心理、多义的作品主题等等,教师都可引领学生去深入探究。例如:在教学《香菱学诗》一文,在结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启发?学生各抒己见,展开探究。最后老师归纳总结:香菱学诗给我们的启示有四点:第一,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打一场持久仗的心理准备;第二,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第三,要重视诵读、理解、感悟,多积累,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第四,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们平时写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引领学生在问题探究中进行学习,不断接受新鲜的知识与人生体验,对于学生而言是强烈的“刺激”,能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超越,使学生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自觉地汲取知识。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唤醒学生的创新潜能。

参考文献

[1]朱平多元文化视角下的中学外国小说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郭莲纯语文教育中的民俗文化渗透[D].辽宁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