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解决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对策

田晓琴

甘肃省敦煌市转渠口镇定西小学田晓琴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学生之所以有以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压力,追究起来,就是厌学的心理表现。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找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找到矫正的路子,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走出困惑,重树信心,变“厌学”为“乐学”,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解决对策

1积极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培养自信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发现自我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悉心照顾那些厌学的孩子,不要让他们感觉自己成为被遗忘的人,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如在课堂提问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单的问题,答对了应及时鼓励,这样他就会产生一种“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即使答错了,教师也不能埋怨和训斥,应及时对他们学习中的进步给予赞赏,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应实施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师和学校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信。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的独立而准确的认知水平。心理咨询老师或班主任每周可以利用一节晨会时间开设心理教育课,对班级里出现的一些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行调节和纠正。同时,要结合思想品德教育,以英雄、模范、先烈、名人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设计故事比赛、演讲比赛,开展“我心中的偶像”、“我最崇拜的一个人”等主题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以追求完美的人生、完成完整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厌学情绪的滋生。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丰富学生业余生活,让学生在那里解决许多在课堂学习中搞不懂的问题,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兴趣课、活动课,让学生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逐步培养求知欲望,减轻或消除厌学心理的产生。

3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承认孩子们天性的差异

沉重的课业负担既是应试教育的不良产物,又是学生天性的最大杀手。很多美好的时光和美妙的思绪都被沉重的学业负担扼杀。作为教师应当认真备课,精心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精讲精练,注重培养学生先进高效的学习方法。作业做到当堂完成,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舒缓学习压力。对于学业较差的同学更应在课堂上给予辅导,辅导也应以感情引导为主,加以适当的学法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训练过程中应有差异意识,实施分层教学,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作业,切实做到少而精,让差生也能“跳一跳,摘桃子”,使作业既具有检测基本知识的功能,又具有培养技能的目的,从而达到“快速,低耗,高效”的效果。

4教学管理做到柔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结合,宽严有度教学管理应当把握准确的时机、建立在尊重学生感情的基础上。对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既要实施柔性管理,充分尊重他们的情感需要,关注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枝末节,如他们的生日、获得奖状等,进行“小题大做”,以取得“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良好教育效果;又要实施硬性管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方面品尝战胜自我的快乐,另一方面让他们体验自我放纵的痛苦,从情感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同时帮助学生制定具体有效的自我教育计划,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对于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故意偷懒、不遵守纪律等不良行为,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前提下,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及时改正。

5家长和学校携手共同管理,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两处环境。家长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校、家庭要联手,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携手共管的机制。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兴趣等,对孩子有巨大的影响。如果家长的精神境界高,勤奋好学,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出表率,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多为孩子着想,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变化,多与之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期望要客观、实际,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育过程中,对厌学的孩子切忌急躁粗暴,但也不能一味迁就,要帮助他们明确的努力方向。作为学校,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功能,向家长传授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交流教育经验,树立家教典型,形成“一切为了孩子”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