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前庭囊肿2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前庭囊肿21例

闫素梅

闫素梅(四川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617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住院的21例鼻前庭囊肿患者采取鼻内窥镜鼻腔鼻前庭囊肿前壁做局部侵润麻醉,于鼻前庭囊肿顶端行圆形切口,将粘膜瓣揭开,吸净囊液,用双极电凝将囊肿内侧囊壁彻底烧灼,止血,创面无出血,结果:术后21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伤口恢复良好,随访未有复发,结论手术治疗鼻前庭囊肿创伤小,方法简单、有效、实用,适合各级医院开展。

【关键词】鼻前庭囊肿鼻内窥镜双极电凝

【中图分类号】R7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336-01

鼻前庭囊肿(NasalVestibulerCyst)系位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囊肿,生长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待囊肿长大,一侧鼻翼附着处、鼻前庭内或梨状孔缘前外方隆起,局部有膨胀感。如继发感染,引起肿物增大及疼痛。局部检查及口腔前庭和鼻前庭双指联合触诊有助于诊断。治疗为手术切除。以往采取唇龈沟径路行手术切除、创伤较大。现以鼻内窥镜鼻前庭径路行手术切除,径路行手术切除鼻前庭囊肿方法简单、方便,创伤小、疗效确切、可靠,均一次性治愈,未见复发。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采取鼻内窥镜、鼻前庭经路切除鼻前庭囊肿,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男7例,女14例,发病年龄在35岁~62岁之间,囊肿均单侧鼻前庭底部缓慢增大肿物,可触及柔软而有弹性,有波动感,可移动的无痛性半球形囊性肿块。穿刺可抽出透明、半透明或浑浊如蜂蜜样液体,大多无胆固醇结晶。CT检查可见梨状孔底部局限性类圆形软组织影,无骨质破坏,发病时间为3个月~1年。

21例患者术前均行穿刺抽液确诊,外院采取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术前囊肿无局部明显红肿及感染等手术禁忌证。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收住院治疗,手术时平仰卧位。1%利多卡因+少许肾上腺素,鼻腔鼻前庭囊肿前壁做局部侵润麻醉,在鼻前庭于囊肿顶端行圆形切口,将粘膜瓣揭开,吸净囊液,用双极电凝将囊肿内侧囊壁彻底烧灼,止血,创面无出血,用明胶海绵置于手术创面,术后给予术后使用抗生素5~7d预防感染,予以复方薄荷油滴鼻,术后第5天清理鼻腔假膜及分泌物,术后第7天出院。

2结果

21例均治愈,无术后感染、出血、无鼻前庭瘘及口腔硬腭瘘等并发症。由于囊腔内压力解除,囊腔随时间推移逐渐缩小,术后6~8周囊腔壁基本与鼻腔长平。随访半年无复发及鼻前庭瘢痕狭窄。

3讨论

鼻前庭囊肿是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肤下、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的一种囊性肿块。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女性多见。多数鼻前庭囊肿位于鼻翼软组织的下方,呈球形肿块,如囊肿向前膨胀或进入梨状孔,可出现面部畸形。肿块向下扩展到唇龈沟或向外扩展到面部软组织,致鼻前庭增宽,上唇肿胀,鼻唇沟消失,鼻底上抬,鼻和口腔肿胀,下鼻甲的上抬或内移可引起鼻塞。其发生主要学说仍为腺体潴留学说和面裂学说。因许多学者认为其来自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部,理论上与球上颌或唇腭裂囊肿相符,故亦有将其称之为球颌突囊肿者。鼻前庭囊肿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传统手术方式是经唇龈沟切口进路行鼻前庭囊肿切。术中囊肿切除不彻底及牙龈瘘形成者并不少见,尤其对合并感染者,经唇龈沟进路手术难以分离,术后引流差,创口感染机会增大更易发生唇龈沟漏,愈合时间较长。且术后局部反应重,部分病例可出现患侧面部肿胀、上唇肿胀、局部麻木感、术区牙体疼痛和短时间内进食不便等。由于囊肿的囊壁一般是由含有弹性纤维和许多网状血管的结缔组织所构成,典型的内膜表皮细胞具有纤毛的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经鼻内进路行鼻前庭囊肿揭盖术,用双极电凝将囊肿内侧囊壁彻底烧灼,止血,创面无出血,随着伤口的痊愈及组织的修复,囊腔渐渐变浅甚至消失。鼻腔功能无影响,同时也减少了鼻前庭创面疤痕化的机会,有效防止了鼻前庭狭窄。

综上所述,与经唇龈沟进路相比前鼻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创面愈合较快、伤口感染机会少、患者痛苦轻、手术费用少、复发几率低等特点。符合现代微创手术原则。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可作为治疗鼻前庭囊肿的首选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3-94.

[2]谢洪亮,凌永伟,廖雷.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78例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