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教学的困惑中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在古诗词教学的困惑中探索

姜晓

姜晓(威海市第九中学山东威海2642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12-041-0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词久唱不衰,厚积之后,是对一个人修养的提升。"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饱览幽深的中国古文化瑰宝,无疑是一种得天独厚的资本。

然而十几年的教学,古诗词所扮演的鸡肋的角色却让人不痛不痒的难受着,让人在无奈中感到困惑。

一、对古诗词考查方式的单一,让老师们对古诗词这一独具审美意蕴的文体变得功利。考试只考默写,那就专从默写入手,不管读、不管解、不管悟、不管想,只求准确无误的写对,一切便ok了,长久以往,古诗词不再美丽。

二、课时安排对古诗词的倾向太少。真正学会学懂古诗词是非常难的,读、想、感悟、浓缩在几十字中。然而这几十字和现代文的几十字又怎能相提并论呢?它辐射的内容无边无际。然而对古诗词教学所安排的课时却少之甚少,又何谈扎实?例如《诗词曲五首》,囊括五首诗或词或曲,文体不一,三课时结束。于是,读了读不美;想了想不深;悟了悟不透;背了背不准,过眼云烟,只求大概了解。这种知识的夹生,实在是儿戏时间。

三、捕捉古诗词的意蕴很难。诗词是意蕴的浓缩,品味至关重要。老师会品是其次,能让学生品味才是根本。然而,年龄、阅历、兴趣都不够的学生,如何捕捉诗词的意蕴真是难之又难。

以上是我在教学古诗词中存在的困惑,但随着自己的经验得以一些解决。

考试方式单一,我就让教学方式不单一;课时安排较少,我们可以避重就轻,但真正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学生品味古诗词的意蕴。

我做了以下尝试:

1、通过表演体味诗词意境。这一方法适合叙事诗的教学。

例如在讲《石壕吏》一诗时,让学生对诗中不同的角色进行表演,学生兴趣大增,为表演好,努力挖掘文本,诗中要表达的情感自然就流露出来了。

2、通过画图的方式,这一方法适合写景的诗词。

例如在讲《使至塞上》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时,我让四个组的同学对理解的画面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比较,学生讲评,这一句诗的大气之美自然跃然眼前。

3、通过将历史故事的方法。

例如在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时,有两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我让学生讲解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的故事,讲解孙权小时候的故事,学生自然对这一句记忆深刻。

4、通过唱读的方式。这一类适合已经编成歌曲的古诗词。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会唱这首歌,背诵当然不成问题了。

5、通过综合性的专题,这一方式适合诗歌的归类。

例如:放荡不羁的李白;心系百姓的杜甫;春景图;春花图……

学生横纵项交织,诗歌自然烂熟于心。

当然,随着教学,还会出现很多困惑,我们可以制造困难就可以解决困难,探索古诗词教学,道路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