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探析“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途径

黄式才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南屏中学江西上饶334600黄式才

摘要: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加健康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当然现阶段语文教学整体还处在被动接受、灌输式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下教师对于传统知识掌握的过度要求很可能抑制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的反作用。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被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今天要探讨一下关于“互联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情况,并以此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互联网+”,教学途径

引言:现阶段,我们正处于“互联网+”这一大环境下。以此为背景,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正在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教学手段也要因时而变,也要不断进步。当然,互联网在生活中为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经验,这种革新在教育领域是显而易见的,其优势也愈来愈明显,因此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改变,并学会积极利用它们,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对教学的帮助作用,从而推进教学的发展和完善。这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质量,还有助于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一举多得。本文将立足于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综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可供参考的“互联网+”模式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

一、现阶段初中阅读教学的问题和形式

一方面,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的是主导者的角色,学生会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机械的学习,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现在急需脱离传统的定位,应当把学生放在首要的发展位置,将学生的需求看作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然而现阶段的阅读教学中,仍然有很多的教师在课下准备大量的资料和内容,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当然这样做对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教师和学生双向驱动的模式。但“互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性。另一方面,就学生自身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文章答题体系和答题技巧的灌输和讲解,不会真正带领学生体味作者背后的思想感情和深层次的内涵,这没有办法帮助学生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更加抑制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只停留在表面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帮助学生丰盈他们的知识体系,无法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知识结构,更不要说能够独立做好一次真正的阅读。所以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弊病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当即刻行动起来。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中,“互联网+”的作用

在“互联网”模式下,我们越来越多关注知识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这种学科间的渗透会让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不断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为在语文课本中,不仅仅只有文字阅读,也不仅仅只有文学作品。在现阶段各个科目综合考察中,科目和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也是常见的。因为我们学习的知识体系不是空洞的虚无的,而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联系。所以在语文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也有很多科学文献、科技文献等等。这些较为晦涩生疏的字眼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互联网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就是为我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服务,确保学生近一步深层次的了解具体的内容,提升理解力。有促进有利于学生更加熟悉范文的涵义,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扩展他们的眼界和知识格局。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都是老师的灌输为主,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独立性有一定的扼杀。现在有了网络技术的加持,教学和学习都变得简单了。教师可以只通过网络资料进行教学,省时省力。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学,提前预习,提高课上学习的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互联网+”的新阅读方式更具魅力和价值,同时还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在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新式教学法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需求。互联网所提供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这种单向的输出模式,反而更加培养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进了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通过互联网更能吸引学生课堂上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参与度。这样把寓教于乐践行在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当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大纲得到落实时,更加迫切的希望“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能走进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学校,为提升教学水平,踏上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范红,基于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1):113-114

[2].杨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探析,《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143-143

[3].施翠林,“互联网+”环境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年07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