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方法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化学教学方法谈

唐雪华

唐雪华

(渠县天星镇第一中心学校渠县635200)

化学是初中学生的入门课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组织教学过程,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化学教学谈几点肤浅意见。

1.营造氛围,唤起兴趣。

初中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科目,学生总是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步入化学世界,他们憧憬未来、渴求知识,希望从中窥见自然界的奥秘。教师应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学生这股激情,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学习化学第一章和第二章时,由于接触到的化学知识少,难点不大,这时的教学重点应该主要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利用化学小“魔术”、实物、教具、挂图、学生表演、多媒体、实验等辅助教学,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效和质量。

例如第一堂课我指导学生演示了两个化学小“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葡萄酒”,把学生引入了奇妙的化学世界。接着展示充了保护气包装的蛋糕、干燥剂等实物,还提出了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问题:为什么水可以灭火?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材料做的呢?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其实都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只要他们认真学习,就会了解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奥妙之处。开始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究艺术,催化思维。

“肢体语言是无声的电影艺术”。课堂教学恰似艺术表演,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教师要用自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课堂上,既要重视肢体语言的强大威力,无论身体情况如何,都应该脸带微笑,精神弈弈,不时“眉目传情”,环顾教室四周,有时还要结合授课内容打出各式各样的手势,还要运用教学教学语言的巨大亲和力,用抑扬顿挫的、生动的语言来调动学生,偶尔用风趣的语言来调节课堂的气氛。同时,教师又象播音员,语言要科学、规范、精炼。当个别同学上课讲话、开小差、睡觉时,如果老师大发雷霆点名批评,这些学生会认为不给面子他们,伤了他们的自尊,从此产生逆反心理,不喜欢这位老师,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较好的方法是目光注视并变化声调,便引起了该同学的注意或者旁边的同学就会提醒该同学,或者走到这位学生的近旁,用手势或轻敲学生的课桌,以示提醒,还可以马上让全班学生齐读刚讲到的概念、物质的性质或一些重点描述等,使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不要轻易终止讲课,以免打断其他学生的思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产生扰乱课堂教学的新因素。对不动手、伏台的学生,可以结合授课内容提醒他们。如讲到惰性气体时,请大家观察一下,你们班有没有象“惰性气体”一样的同学?初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爱漂亮,上课时有个别学生刻意整理仪表,甚至拿出镜子左照右照,又梳头,又弄脸,我不是点名批评,而是说,我们班可能有位同学要去参加世界小姐选美,现在正赶着化妆,不过我告诉你,光有外表美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内涵,内涵就包括气质、文化素养等,你具备了吗?这样一来,有搞这些小动作的学生悄悄停止了,其他学生也因这点“催化剂”的加入而活跃起来。

3.当好“教练”,提供平台。

以往在讲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溶液有关的计算题时,一般采用讲练相结合的方式,一讲一练,既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又增加了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练好后我及时批改,及时发下去,希望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纠正自己错误的方法和解题思路,然而,有时候事与愿违,等下一次再练习、再批改时,依然会发现有些学生的错误还在那儿,没有及时订正,同样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怎样能达到练习的效果?使练习练好呢?我在多次尝试后发现学生“互评与自评”的效果较好,在讲计算时,我有计划地选几道题作为课后练习,第二天课上我将班级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交换各自的作业本,互批、互纠、互改,在这过程中学生们讨论、互相学习,他们参与其中,享受其中,这样比起老师的批改甚至讲解来的有意义。当然,当“总教练”时,要不断地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对某些组中有争议的题目或解题方法,可以当面解决或以这个为例拿出来让大家当评委。通过多次尝试之后发现,这样的互动平台给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自我感悟、主动体验,在体验中获得心理上的成功和喜悦,在喜悦中收获知识和能力,使“学远大于教”。

4.重视实验,深化理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许多概念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针对某些概念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是深化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的引出,课本中首先是由日常生活所见的实例和两个化学实验开始,一个是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另一个是碱式碳酸铜的加热分解。从上述实例和实验我们可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相反,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物理变化。但是,这里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虽然这些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往往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因而应给予注意。

综合上述,化学教师必须关注化学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成果,不断充实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不断总结和丰富教学经验,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科研-创造型”的高素质教师,才有可能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