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80/20教育法则”,上好地理综合复习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巧用“80/20教育法则”,上好地理综合复习课

龙燏

龙燏

摘要:“80/20教育法则”提供给我们一种独特的思考角度,教给我们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给予我们许多的启示。本文从教材内容、教学结构、时间分配、整体与个别的矛盾和选题与作业评改的角度来阐述了80/20教育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的整合。

关键词:“80/20教育法则”;地理;复习课

古犹太人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客观世界存在着一条78.5/21.5”的定律。如一个面积为100的正方形,它的内切圆的面积是78.5,那么其余的面积为21.5;空气中氮气和一些杂质气体占的比例是78.5%,而氧气及其他的气体占21.5%;人体中水占的比例是78.5%,而其他重要物质占21.5%等等。在这些数量的比重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占“少数”,非重要因子占“多数”。因此,只要控制重要的“少数”,即能控制全局。于是,犹太人最先把它运用于商务活动,称之为78/22法则,也叫“宇宙大法则”。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兼社会学家帕列托(VilredoPareto)首次提出“重要的少数”的概念,认为一个小而重要的投入或努力(约2%)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或回报(约8%),这就是著名的“80/20法则”。当代英国的成功策划人士查得·科克(RichardKoch)更是研究认为:“80/20法则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在教育方面”;“既然20%的教育资源和努力能产生80%的结果,所以我们需专注在20%的高效教育方法上”。

将“80/20法则”运用到教育上,我们称之为“80/20教育法则”。它是指任何一种教育资源均可按“80/20”的比例进行量化和划分,其中“20”代表“关键的少数”,“80”代表“次要的多数”。

下面,我们谈一谈“80/20教育法则”与地理综合复习课的整合问题。

一、“80/20教育法则”与教材内容的整合

高中地理知识点很多,但在每周教学中一般只安排一个地理课时,这样使得地理内容综合课的复习所跨越的章节内容较多。其实,各科在综合卷中的容量有限,而且,高考命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试题会侧重于各科的核心知识与能力考核。地理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学科内“双基”的落实,重视地理学科中一些常有规律性的“主干内容”的教学。

笔者运用“80/20法则”来筛选教学内容,找出20%的教学关键点和突破点,将知识点进行精简化,然后集中80%的精力来解决,力求对这些重、难点吃透并熟练运用,不炒“夹生饭”。

从整体上讲,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在于围绕“人地关系”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而区域地理知识则强调常识性知识,以及热点时事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而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如: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中国和世界重要区域的识别:等值线图的判读;结合太阳光照图,分析地球运动及意义等有关内容;大气运动及气候变化的规律;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及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全球构造理论及其应用(火山、地震);资源和能源的分类及利用和保护;农业生产影响因素、结构调整和粮食生产、工业布局模式图及具体应用;人口分布和人口政策;人类与环境关系的理论框架及环境问题和环保措施等。

教师要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的归类和复习,以图为纲、重视区域知识和区域图的温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如地理结构图、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值线图、结合时政热点的重要区域图等。对一些地理上的重大事件、科技前沿信息要经过整理、加工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社会热点问题,例如:重大工程的建设、交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改善生态环境等。教师在安排总体复习计划时,应突出这些核心内容。

从一节课的微观安排来看,笔者和学生先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逻辑关系,把零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变精为清。在建构中,强调20%的学科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并结合社会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笔者选取新的教材,设计新的情境,要求大家运用已有的经验,经过思考来解决新问题。每节课都尽量将20%的精华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其弄清楚该主干知识中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海水运动》时,笔者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内容:1.海水运动的形式;2.洋流的形成;3.表层洋流的分布;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笔者根据这部分教材的特点,在课堂上通过图文的相互转化来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绘图的能力,而且通过投影来展示洋流的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这些洋流的成因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加深其记忆,使整堂课的知识脉络清晰。

二、“80/20教育法则”与教学结构的整合

根据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将需要比较紧张的逻辑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的重、难点学习内容安排在课堂中20%的“黄金时间”里,以期圆满完成80%的学习总任务。根据年轻人的生理特点,教师要注意合理设计学习环节,尤其在时间分配方面。上课一开始,笔者就通过图像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身心状态处于“黄金时段”时讲授“耗脑”较多的重、难点,而在其他时间段则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持他们的兴奋度和注意力,以完成脑力活动相对较弱的学习任务。这样的结合充分利用了年轻人的兴奋度和注意优势,提高了学习效率,减少了学习疲劳。笔者在复习高中地理第二章“气候”内容时,考虑到学生对气候知识久未涉及,对知识的掌握较为零碎,所以,在课堂上先引导他们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然后再阐明本课中应掌握的教学任务,并投影出6个主干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来解答问题。其后,笔者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以精辟的分析和归纳。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组合式板书投影,要讲一个要点放映一个要点,待全部内容讲完时再组合在一起,使一个完整的纲要板书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记忆和强化理解。

三、“80/20教育法则”与时间分配整合

在课堂上,教师在用80%的时间来应付20%的“重要少数”的同时,要注意剩下的20%时间让学反思,要加强其能力的培养。学生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教师要注意帮助引路、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解惑释疑、总结规律。每节课后,学生要自觉回味、思考,将知识悟化、转化、精化和话化,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高考命题注重考查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基于这一点,教师在复习时应有针对性地精选或编制一定量的能力型、综合型和应用型的试题。教师在反思时要注意挖掘试题的内涵,对学生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图文转换等思维变通训练,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不断求异、创新的变换中逐步提高,并且鼓励学生对试题型、思维方式、试题方法等进行归纳小结,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联想、迁移能力。

四、“80/20教育法则”与面向全体与照顾少数的矛盾的整合

高中地理综合复习课以班级授课为单位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地理复习只能是面向全班学生。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迁就学习困难者的学习,势必会降低教学标准,使大多数学生吃不饱,从而影响整个复习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对于面向多数学生的复习进度、课程、容量等,又总会有部分学生感到不适应,甚至出现明显的困难。

复习难度起伏较大、内容较多、课时较紧,而学生地理知识的底子较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学习则更显困难。在学习辅导上,如果教师只是强调形式上的面向全体,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尖子生、差生就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发展。

所以,总体教学应面向全班,但是在每节课20%的反思时间中,则尽力做到花费80%的精力去帮助占全班20%的学习困难者获得最大程度的进步。在课堂最后一个反思的教育环节中,教师要使用80%的精力主要针对20%的这些学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课堂学习内容,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五、“80/20教育法则”与选题与作业评改的整合

现在的高中教学普遍存在“大运动量”的练习方式。这些教师把自己应该做的对教学内容的复制、筛选、提炼、整理的劳动转嫁给了学生。他们省去了一个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决定教学质量的“中间变量”。教师对教学内容和作业练习的再创造、再设计的复杂劳动过程,而把这个劳动转嫁给了学生。这也可以说是今天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

在处理多如牛毛的试卷时,笔者会根据80/20原则仔细筛选,化整为零、集腋成裘,采取“拼盘”式或“融洽”式,把4、5份甚至6、7份试卷的精粹集成一份使用性、针对性强的卷子,达到真正有效做题的目的。而在评改方面教师只抽改20%的作业,做到大致掌握学情,快速反馈、快速讲评;其余作业则采用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评的方式。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中学

邮政编码:5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