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何琴秀

(江苏省东南大学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城中观察室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是现代教育主题,也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健全,能正常对待外界的各种变化,从情绪到内心能适应并能及时调整。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阶段,它不仅是为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更重要的是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成长打好基础。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9-0256-01

1.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

从概念上说,心理健康是指在正常发展的智能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表现出良好个性、良好处事能力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特质结构。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当然,心理健康的研究分为许多方面,但多半与课题研究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差异,此处不再赘述。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前文提到,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如何去培养幼儿的心理成长向健康的方向,教育者们又如何引导和督促,如何与幼儿身边的人们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这样的过程就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

(1)环境适应教育。随着幼儿的成长,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辽阔。外面的环境与家庭里的环境还是非常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青少年宫、公园、商场、图书室等完全不同于家庭的公共环境。

(2)人际关系教育。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3)学习困难教育。幼儿自入园之后,学习也就成为了幼儿的一大任务。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教育者必须立即加强针对性教育。

(4)情绪情感教育。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曾说过:“早期的心理健全,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许多临床经验证明,一些成人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均可追溯至幼年。可以看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积累性,幼儿的心理健康显得格外重要。同时有专家认为,幼儿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以心理健康前期实现为前提条件,所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必然要求。

(1)可塑性巨大。3~6岁的学前儿童还处在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但是由于他们在心理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2)教育者的类型不同。幼儿心理的教育者,和其他阶段的教育者非常不同。可以发现,在幼儿的教育中,充当教育者角色的不一定只是幼儿教师,还有父母,甚至是邻居、幼儿周围的朋友。所以,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教育者,无论幼儿的教师或是家长都必须承担起幼儿教育的重任。

(3)理论的依据不同。我国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并没有能够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相比之下,对其他年龄阶段的心理研究成果就显得丰硕许多。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目前幼儿园教师和儿童的家长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焦虑等心理问题。而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

(2)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具有连续性,因此要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保持要求的一致性。

(3)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疏导。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渐渐会将情绪隐藏,甚至受了委屈不敢表现出来,但又由于情绪调节能力不足而强自压抑。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善于观察,熟悉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表达方式,及时发现幼儿的反常情绪,适时帮助其疏导情绪,以爱心来呵护幼儿的心灵。

(4)尊重幼儿人格、不要妄下结论。教育者应当尊重每个幼儿,保护他们健康成长,不要随便下结论,如指责某幼儿有“多动症”,或是其他行为异常。这会对幼儿的心灵造成严重伤害,而且影响其社会性的发展。

5.结语

当今的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层次的挑战。就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而言,本文的研究远远不够。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受到了足够重视,发展的前景看似一片大好,可是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理论、实践的弥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联系实际情况,多有不足之处,对于如何科学进行开展幼儿健康教育等问题尚未作深入探究。同时,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多方支持合作,因此要尽可能将教育工作一致化,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和有效发展,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刘维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华良出版社,2004年版.

[2]王立伟.郭秀红.开展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