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家校共育的路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行走在家校共育的路上

任娅婷

江油实验学校621700

摘要: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江油实验学校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潜在影响,构建家校共育网络,创新家校共育形式,明确重点,突破难点,努力提高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合力。

关键词:家校共育家校联动亲子实践教育合力

苏霍姆里斯基曾说,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长期以来,江油实验坚持“厚德重能,促进学生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水平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潜在影响,坚持家校共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类共建共育活动,加强与家长同步同向的合作教育,努力实现家长成长、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和谐共赢。

一.构建家校共育网络

(一)组建江油实验学校家长学校,打造校长领导下的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指导家长熟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和帮助。

(二)构建了学校班、级、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充分尊重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听取学校工作报告、学校重大活动和注意事项告知等)、建议权(对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等)、参与权(重大活动参与、校服代购招标等)、决策权(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假期研学旅行的决策)和监督权(学校领导电话公开,课堂、寝室、食堂对家长开放等)。使得家委会在宣传学校办学思想,参与学校管理、协调各方关系、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和补充教育资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创新家校共育形式

(一)多渠道多形式,确保家校沟通畅通

沟通不畅,往往滋生矛盾。为此学校编印了家校联系本,各班建立了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在学校重大活动、作息时间变更、或有阶段安全注意事项时通过“告家长书”、“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及时告知家长,形成信息互通,权责分明、合作育人的和谐关系。

此外,学校还联系中国移动江油分公司开发了“互联网+学生综合成长指数评价”系统,家长通过校讯通平台学生帐号,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每月的综合成长情况(班主任每月通过校讯通平台对学生进行6个维度的成长指数评价——健康指数、生活指数、学习指数、道德指数、审美指数和人格指数),及时加以引导。

(二)注重培训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高度重视对家长的培训指导,有针对性的展开相关活动,引导家长消除认识误区,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完善自己。并让家长认识到“参与学校管理”但不能“干预学校管理”,对待学校、对待老师的态度应该是“沟通”而非“强势”;本着一切为了孩子,家长与老师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维护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一是专家引领,提升家长教育理念。学校定期邀请专业家庭教育学术团体,为家长开展各类家庭教育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理论引领、案例分析、方法指导,引导家长形成现代家庭教育观。

二是家长会指导,促进家长改进方法。家长会实施备会、说会制度,让老师对家长会准备更充分,保障了家长会的实效性。学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定期召开家长会,各班班主任充分准备、精心策划,通过老师介绍学生情况,教育理念,家长代表分享教育方法,学生代表讲述成长感悟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在育子过程中明确方向,改进方法。特别是实施的新生入学家长会,让家长做好准备,当一名称职的初中学生的家长。

三是深入家访,解决家长实际问题。家访是增进教师、家长、学生彼此心理距离的有效桥梁。学校坚持将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学生、心理或体质特异学生等情况的同学纳入重点家访对象。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分析家庭教育现状,探寻更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改进教育策略,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家校联动,增进理解信任

一是让家长走进学校,参与学校建设。每学期学校结合“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观摩活动、甚至参与活动、出谋划策,让家长同学校教育零距离接触。走进班级,走进寝室,走进食堂,参加学校英语节、艺术节等活动,训练班级球队、编排班级节目、家长们积极参与、各显神通,这些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切身的参与和体验拉近了家校距离,让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不再是一无所知、一头雾水,而是作为教育的参与者积极了解和融入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是组织社会实践,融洽亲子关系。社会是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学校为此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让家长和孩子们在社会大天地一起实践,一起体验,拉近亲子关系。郊游踏春、徒步远足、寻访诗仙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从学业压力和家庭琐事中解放出来,在大自然中放松心情、敞开心扉、享受个人小家庭和学校大家庭的欢乐的同时,也增进家长与子女的相互了解,促进家长与子女的情感交融。志愿小交警、慰问敬老院、李白纪念馆义务讲解员等活动,让家长和孩子投身社会服务,共同体验奉献的不易与快乐,贴近彼此。

三是假期德育活动,共同参与。每次寒暑假,学校都会布置一些亲子共同参与的德育作业,以弥补假期家校合力的空档。

“定计划、晒目标”活动,由家长指导孩子制定假期生活学习计划,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并将计划和成果通过微信群晒一晒,一方面可以引导家长更好地掌握假期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另一方也促进了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孩子之间的相互学习。

“传家风、树新风”活动,引导孩子和父母一起举行一次家庭会议,拍摄一张合家照片,制作一张电子小报,并在收假后进行展评与交流,从而深入挖掘传统优秀家风里的道德风尚,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健康而茁壮的成长。

三.家校共育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一)明确家校共育的两个重点。

一是阶段重点。如初一上期重在让学生、家长明确小学与初中的区别,适应初中的新要求和新变化;初一下期和初二重点关注学生的逆反,帮助学生度过叛逆期,防止学生两极分化;初三则重点关注学生升学和后续发展。

二是人员重点。如留守学生、单亲、学困生、特异学生、心理困惑生等,这些学生特别需要家长、学校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并将其家长也纳入学校家庭教育培训帮助的重点。

(二)突破家校共育的三个难点。

一是学生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比如学生的家庭成员人际关系紧张,有时不是老师、学校一时半会儿就能解决的。但我们还是通过老师家访、学校约谈、牵头组织召开家庭会议等方式,尽最大努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二是家长偏颇的教育理念。比如家长对当前教育的否定,教子观念的顽固,过激的教育方式,是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最头痛的。这类家长往往自以为是,老师沟通效果不好,学校从政教处、分管年级校领导、再到校长就会对其进行相应的约谈,一次不行,就反复多次,一人不行,就集体约谈。

三是家长法治观念的淡薄。几年前曾遇到这样一个家长,他自己从小就是被打大的,就信奉黄荆棍下出能人,经常打骂孩子,甚至是捆在板凳上打,孩子说“我宁愿在外饿死,也不愿回家被他打死”,进而离家出走,学校找到孩子后立即集体约谈该家长,对其进行了多次沟通教育,并强调为保护孩子,必要时学校将向所属地政府和他的工作单位反映情况,甚至依法起诉。多方努力后家长的教育行为收敛了很多,孩子也转变了很多。

家校共育关键在于学校与家庭双方互相的信任、理解,配合。良好的教育共育能让家长和老师在共同成长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家校共育有收获、有遗憾,但我们一直行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