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药新药研制开发途径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对中药新药研制开发途径的初探

季芳

季芳(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我国居民的药品消费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国拥有数千年辉煌的中药学历史宝库,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有着重要性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在中药研制方面的现状,随后分析了对中药新药研制开发的思考,对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药新药开发途径初探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105-01

我国自从改革开发以来,对经济、教育、文化、医疗等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医疗体制的深入改革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我国居民的药品消费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进入到了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我国的中药行业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强中药新药的技术创新,建立和发展起自主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体制,研制出具有我国中药特色的新型中药品种。本文试论当今医学界对中药新药研制开发途径的初探,进而加快中药新药研制开发的步伐。

一、中药研制现状

中药是一种纯天然品,被很多人认为是具有绝对安全性的,有些患有慢性疾的患者喜欢服用中药进行治疗,甚至将常吃中成药作为一种习惯。中药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中医中药已随着改革开发流传至世界的各个国家,且在各国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每年在国际市场上的中药植物及制品销售总额超过300亿美元,较为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主要是日本,韩国等国家,其中日本的中药年销售额达到1500亿日元。在欧洲国家中德国是传统中药年销售总额最多的国家,销售总额达到22亿美元之多。

中药的发展研究前景十分广阔,已经在世界中受到了各国的瞩目。我国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的3月向美国FDA进行了复方中药的注册申请,且“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的新药临床研究预审已经通过了申请,这一目标的实现,使我国中药在世界历史中取得了零的突破,且随之而来将会把更多的成熟中药品种带入到世界各地。

二、中药新药研制开发的思考

我国采用中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历史悠久,且中药资源又极其丰富,是天然中药物产的生产大国。中药也被认为是最具有可持续发展可能性的重点医疗方向。我国对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已经具有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一系列实施方法。直至今时已经有1141种品种的中药新药通过了国家注册。

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在思路上可以采取多样化形式,可以从亲缘关系和生物学关系来解决中药资源问题,使用传统的用药剂量和药性归类方面的研究,如太子参、菊叶三七、景天三七、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川牛膝等都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新中药材,这些药材都是在探寻中发现的;可以加强对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如最引人瞩目的当数紫杉醇,被认为是治疗卵巢癌的首选药物;也可以选择从古文和验方方面进行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古文、验方通常都是一些千百年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临床经验总结,这是我国中药学界的优势,也是中药新药研制开发的大前提。

在研制开发中药新药时,也有些药物会产生不良结果,如要在社会中进行推广必须要对其进行临床实验验证,如中药新药马钱子,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疾病时所反应出的症状如下:患者口服三次含有马钱子的中药粉末,其中马钱子的含量分别为1g、1.5g、2g不等,前两次口服后并未出现不良症状,而在口服第三次后随即出现心慌、胸闷、抽搐、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接着心搏骤停,且经抢救无效后死亡。马钱子是一种含生物碱的药物,生品含士的宁[C21H22N2O2],约占1.20%~2.20%,成人口服1次含有士的宁5~10mg便会出现中毒的现象,约30mg就可导致死亡。由此,在临床对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时对含有有毒性质的中药应该严格控制其剂量。此外应尽量采用炮制品,以马钱子为例,经高温过油200℃~300℃后,士的宁的含量便可减低0.58%,而经过砂烫200℃~300℃的处理后,便可减为0.89%。在对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应将医疗效果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疗效与患者的关系。认真考虑药品的使用对患者健康的影响,研制开发的中药新药开发时必须注重药品的安全性及方便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药新药研制开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是探讨人、中药以及人中药这三关系方面的复杂性。我国现正处于世界药学史上的第三次浪潮当中,现代医学的治疗战略正从对抗疗法转为调节疗法对策,调节疗法恰好便是中药的优势和特点所在,是根据中药采取的主要针对治疗的方法。

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途径必须坚持以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为基础,同时采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开展指导人们在患病期间采取中药治疗的方法学习,让人们了解中药,深入中药,促进中药新药的研制工作,使其真正的走在对中药新药的创新之路上,中药的广泛使用将在未来的医学史上创造辉煌。

参考文献

[1]邦强.中药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J].中成药,2000,22(12):865.

[2]丁海黄,泰康,吴春福.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趋势[J].中草药,2005,36(1)147-149.

[3]康廷国主编.中药鉴定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4-39.

[4]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8.

[5]冯孝章.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3):134,137.

[6]高学敏.中药学[J].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3.